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位居六区两县第1位。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10.1亿元,同比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60.9亿元,同比下降0.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4:66.8:23.8调整为8.3:71.1:20.6,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 91243元,比上年增加14545元。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
单位:亿元
|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295.4
|
7.7
|
第一产业
|
24.4
|
3.3
|
第二产业
|
210.1
|
11.6
|
第三产业
|
60.9
|
-0.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1.1
|
-0.5
|
批发和零售业
|
13.4
|
-5.2
|
住宿和餐饮业
|
4.1
|
-1.0
|
金融业
|
8.8
|
4.8
|
房地产业
|
4.5
|
-0.2
|
营利性服务业
|
6.9
|
4.1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10.7
|
-0.4
|
据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22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007个,比上年减少587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43人,用工备案减员980人。
2022年生态环境稳步提升。扎实推进中央及省生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强化“五控”措施,有效实施“扬尘专项治理,全城大扫除”、VOCs治理复季攻坚、秸秆禁烧、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四大行动,全区大气主要指标实现“两降一升”。可吸入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达7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6%,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272天,比上年增加29天;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5%,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52.4%。2022年全区能源能耗总量达540.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7%,万元GDP能耗下降9.7%。
2022年全区民生事业继续加强。加快十三大类民生支出,实施“暖民心”10项行动,34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全年十三大类民生支出13.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4.0%。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落实174个到户产业项目,6842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长10.01%;全年实施财政衔接乡村振兴项目259个,落实专项资金6871万元,其中央资金2808万元,省级资金1968万元,市级资金745万元,区级资金1350万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5414元,同比增长15.2%。
2023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