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潘集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田集街道办,区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潘集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2021年6月10日
潘集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发展绿色食品,是发挥我区农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食品加工业优势,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和重要选择。遵循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通知精神,根据我区《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十四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大力开展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到2025年发展绿色食品原料基地61万亩:绿色小麦原料基地15万亩、绿色水稻原料基地36万亩、绿色大豆原料基地10万亩。认证绿色食品25个,培育省优质名牌农产品3个,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8家,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二、建设思路
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围绕我区优质粮、瓜果菜、水产品、豆制品四大优势主导产业统筹安排实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由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关乡镇(街道)根据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制定具体实施的方案,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区乡农技推广网络的技术支撑作用,把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结合起来,做到创建一片,认证一片,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基地规范运作和管理的新途径。
三、建设原则
把发展绿色食品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农业生态环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五个坚持”原则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即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原则,坚持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对接统一原则;坚持政府、农户、龙头企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经济、社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的原则。
四、区域布局
1、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我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绿色小麦基地分布在潘集、芦集、贺疃3个乡镇,创建面积15万亩。开展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创建,强化基地管理,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产、供、销一体化链接紧密,极大提升我区小麦生产水平。
2、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计划在全区11个乡镇(街道)创建36万亩潘集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绿色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区大米的品质和知名度。
3、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和区域规划,绿色大豆基地分布在高皇、平圩、祁集、架河四个乡镇共10万亩。由于四个乡镇靠近淮河,土壤及气候适宜于种植大豆,而且有豆制品加工企业,达到了产供销一体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体系
1、区政府成立潘集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分局、科经局、发改委及11个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一协调发展绿色基地创建工作。(见附件)
2、基地各有关乡镇(街道)、村(社区)明确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
3、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
(二)明确目标,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1、基地建设建立区、乡、村、户四级生产管理体系,做到区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有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者使用手册、有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生产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2、基地办公室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下发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农户。绿色食品基地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3、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要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4、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基地办公室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交售记录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在产品出售后10日内提交基地办存档,并完整保存三年。
(三)依法行政,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建立绿色食品基地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农业法律条款规定,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绿色食品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3、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力量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四)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1、依托区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
2、根据需要配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技术推广员,建立推广网络,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操作规程的落实。
3、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地基层行政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4、组织基地农户学习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保证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人基本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五)夯实基础,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1、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保护区。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2、加强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
3、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做到区有检测中心,乡镇(街道)及大型农贸市场有检测点,加强对绿色食品基地生产投入品、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测。
4、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实现与中国绿色食品网(www.greenfood.org)链接,定期搜集、整理、发布绿色产品的生产、供销信息,做到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网上查询。
(六)严格督查,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1、基地固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基地生产档案记录的管理。
2、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检测的档案记录和监督检查。
3、基地内部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制度。
(七)龙头带动,推进产业化经营
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搞好绿色农产品认证,组织农产品收购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名优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保障基地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八)严明奖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区政府将及时奖励在基地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同时对因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目标的,按目标责任追究制严肃处理。
附件:潘集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潘集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段传策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 汤道尧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成 员: 陈 永 区财政局局长
陈国道 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局长
李 琪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关爱民 区发改委副主任
黄文革 淮南市潘集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万 波 高皇镇党委副书记
李 莉 平圩镇镇长
李 军 祁集镇镇长
贾凤斌 架河镇镇长
孙方灵 芦集镇镇长
方 涛 古沟回族乡乡长
平庆素 贺疃镇镇长
胡卫东 潘集镇镇长
张 伟 泥河镇党委副书记
黄 杨 夹沟镇党委副书记
周 胜 田集街道办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农业农村局,汤道尧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具体承担基地管理和协调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3名,具体承担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如小组成员有人事变动,由其继任者接任,不再另行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