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潘集好人”拟入选名单及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24-10-30 14:55 信息来源:潘集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浏览: 字号:


1.淮南夫妻河南勇救溺水儿童

杨子,女,汉族,1987年10月生,是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卫生院一名医生。爱人徐磊,男,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12月生,是淮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淮南铁路运输分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夫妻二人携家人于2024年8月11日在河南省信阳市金刚台漂流景区游玩时,在河流终点站岸边行走时,突然见一男子快速向河中心游去,随即大家发现皮筏艇下有溺水儿童,徐磊立即跳下河,帮助孩子父亲将孩子托举上岸,杨子迅速对孩子进行评估,发现孩子呼吸心跳暂停,面色、唇色青紫,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及口对口人工呼吸,数分钟后孩子出现自主呼吸,面色及唇色改善,夫妻二人及溺水儿童父亲合力将孩子抬上警车护送至当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2.抢救翻车落水被毛竹刺穿脖颈的李某某夫妇

曹政炬,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潘集区检察院办公室主任。先后被选任潘集区第五届人大代表,获得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淮南市检察系统优秀侦查员,优秀公务员,党员先锋岗代表先锋等荣誉。

该同志全心全意深耕在工作岗位上,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慎终如始。先后被选任潘集区第五届人大代表,获得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淮南市检察系统优秀侦查员,优秀公务员,党员先锋岗代表先锋等荣誉。

选派挂职期间,他不但很快适应了乡村的工作生活,还把好方法、好经验带到村部,与群众打成一片、交心谈心,为村里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年前的一天,李某某夫妇驾驶着拖拉机,在行至泥河路段时,因捆绳松散,满车毛竹瞬间倾落。两人与拖拉机一同翻落河中。李某某不幸被一根毛竹插入脖颈,血流不止。两人被毛竹砸晕后,在又深又冷的河水中无力挣扎,情势危急。曹政炬在办案途中正好经过,他不顾河水冰冷湍急,奋不顾生将两人抢救上岸,争分夺秒开车送至医院。最终因送医及时,两人获救康复。

该同志甘于奉献,不求利名。他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始终廉洁自律,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综合部门知识学习。始终锐意进取、无私奉献。是上级的好参谋、好助手,是同志的好领导和学习的榜样。

3.“兵支书”把全村人的日子放在心里

苏本放,男,汉族,197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架河镇武庙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1995.11—1998.11,在福建漳州32413部队服役,光荣退伍后两三年里,他尝试了多种工作,未找到兴趣所在,迷茫犹豫。受回乡创业同事启发,他带着梦想回到武庙村。他积极参与村里活动,被村第一书记看中,推荐为村党组织书记,期望他带领村民改变村庄,促进群众富裕。

作为退役军人,苏本放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利用部队所学为群众服务。他支持国防建设、拥军优属、就业创业、帮扶援助等,贡献显著。自2004年起担任武庙村党支部书记,他心系村民,成立旅游文化公司,依托当地资源打造农业特色发展模式,带动村民致富。他投资建设武庙生态园,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采摘、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园区,使人均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武庙村荣获多项荣誉,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成为先进村。

2021年中,淮河架河段水位猛涨,防汛形势严峻。苏本放带领武庙村党组织迅速行动,全力保护群众安全。他们组织党员志愿者分三队巡查河道、堤坝等隐患区,及时清淤、改造、疏掏隐患点,保障水道畅通。同时,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水位,传递汛情信息,为群众提供安全保障。

2022年初,疫情复发,苏本放迅速投身防疫一线,动员组织群众,落实联防联控措施。他组织志愿者张贴宣传海报、发放信息,入户解读政策,通过微信群等渠道扩大宣传,及时发布疫情信息、辟谣,增强宣传针对性。他全面摸排核查信息,配合追踪排查,坚守岗位,冲锋在前,担当作为。

武庙村是全国文明村,苏本放深感责任重大。他带头冲锋,勇挑重担,与村民共同奋战在创城一线。村内包含多个区域,创城工作艰巨。面对阻挠和不理解,他耐心说服,宣传创城意义。他强调荣誉即责任,鼓励村民共同努力争取创城成功。尽管标准严苛,他认为这是为集体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必要。

4.退休不褪色,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蔡宏云,女,1971年9月出生,是首创水务的一名退休职工。

在田集街道白云社区网格员队伍中,有这样一个人。她虽不是社区干部,但“身兼数职”,大家习惯叫她“蔡姐”。自从加入网格员队伍以来,她主动承担起服务社区居民,化解社区矛盾等工作,为社区治理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她就是白云社区F区的网格员,蔡宏云。“蔡姐”是首创水务的一名退休职工,长期的职业生涯使她养成了爱岗敬业、身先士卒的习惯。社区的大事小情,只要她知道的都热心帮忙。毫不夸张的说,她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骑着车在社区里“转悠”一遍,挨家挨户的走访了解居民的需求。有时赶上突发情况,甚至来不及吃口饭,就忙活了一上午。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不仅积极的记录在案,也是通过多次参加社区召开的协商议事会,帮助解决了大家关心的诸多问题,如高龄独居老人探访、公共设施维护、外来车辆停放、养老服务提升等。“能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社区更加和谐稳定就是我的责任。”这是“蔡姐”口中常说的一句话。

5.不忘初心献余热,基层维稳好帮手

程召召,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12参加工作,现任平圩镇一级科员,曾荣获2017-2018年六安市优秀三支一扶,2018-2019年安徽省优秀三支一扶,2019年霍邱县宗教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平圩镇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程召召自2012年从事信访工作来,他政治立场坚定,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12年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300余人次,处理公开电话、网上信访等信访事项三百余件,帮助群众解决信访诉求百余起。程召召认为,信访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接待人员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态度。因此,他始终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原则,深入学习和熟悉党的方针政策,除了研读《信访工作条例》等信访相关法规外,还广泛涉猎土地管理、劳动保障等领域的政策法规,确保来访人的诉求得到妥善解决。在接待信访群众时,程召召总是用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用情感化他们的情绪,用理智引导他们理解问题,设身处地地分析给群众听,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在从事信访工作的十多年里,他成功解决了涉及领里纠纷、特困家庭救助等多种复杂矛盾,展现出了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程召召的信访工作经历,正是他数十年来始终坚守初心、竭诚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他以一颗真挚的心、满腔的深情与卓越的智慧,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对党的无比忠诚。

6.爱岗敬业做奉献  默默耕耘守初心

张全春同志,男,汉族,1974年10出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本科学历,现任潘集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三级主任科员。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近二十年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作为潘集区纪检监察队伍中的一名普通的纪检监察干部。在纪检监察工作中,他一直站在纪检监察的核心工作。“让潘集区的政治生态永远风清气正,经济蓬勃发展,让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能守住初心、守住底线、事业有成”是我事业追求的目标。

目前,张全春同志是潘集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面对本委4个纪检监察室审查调查的立案案件进行审理,对11个乡镇纪委自办案件进行审核把关,对6个派驻纪检监察和两个协作区查办的案件进行审理业务指导和审核把关。他对己、对人、对工作都是严格要求,认真按照纪检监察的工作职责、内容、办事,严格履行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应尽的职责,以公正廉明、严于律己的人格力量、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努力做好案件审理室的各项工作任务,扎实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做到对组织负责、对被审查调查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5次年度考核优秀。

张全春同志深感反腐重任,致力于以先进思想、科学观点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他不断充实自我,精通纪检监察、法律等知识,多次参与省市纪委办案,连续5年参加全省审理业务培训,抓住每个学习机会提升自己。

从事纪检监察近二十年,处置线索192件,审查案件158件,无安全事故。在案件审理室8年,审理案件1340件,留置40件,处分1270人,移送起诉30人,仅1起申诉且申诉人满意。编印审理业务手册,规范审理及文书使用,提升案件质量。

7.童鑫鹏——为人民服务的司法工作者

童鑫鹏,男,1996年出生,2021年12月进入潘集区人民法院进行工作,现任立案庭法官助理。他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理念,忠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牢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

在工作中他始终把“枫桥经验”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参与办理各类案件800余件,其中调解成功案件500余件,几近做到每工作日调解一件。在这调解成功的案件中,离婚案件220件、民间借贷94件、劳务合同案件62、金融借款案件24件以及其它案件若干,他调解的案件基本都实现了案结事了。

2023年8月,他在做诉前调解工作时发现有个民营企业突然出现大量欠款案件。在与来立案的群众进行简单沟通后,他了解到该企业因为经营问题导致大量负债且所负债权人数众多。他意识到这个案件存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他立即按照最高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向分管领导汇报了案件情况。在分管领导的指示下,他先是与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负债及财产情况。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沟通了解到企业因一时的资金无法回流导致债务暂时无法清偿,且所负人员皆为与企业负责人同村的村民。为进一步了解案件情况,他发挥“能动司法”的理念主动与企业所在的乡政府及村委会进行联系。通过与乡镇政府及村委会沟通以及对村民的摸查了解后,发现该企业所欠金额多达八百多万、所欠人数达五十多人且多数群众年龄较大且群众因知道企业存在大量负债后情绪较为激动。为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发影响社会稳定,同时为减少企业和群众的诉讼负担。他采用“枫桥经验”的做法,把矛盾在基层中化解。他与乡政府、村委会商议决定通过“司法确认”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他配合村委会先对群众的情绪进行安抚,对群众的思想进行引导;再由当地政府安排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债务进行调解;最后由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进行司法确认。就这样,经过艰难的工作后这一问题最终平稳的解决。

8.平凡岗位展风采 敬业奉献勇担当

王玥,199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就职于国家税务总局淮南市潘集区税务局党委办公室一级行政执法员。

2020年参加工作以来,王玥同志对工作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她既是党的声音传播者,也是改革举措的传达者,在宣传好、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上积极贡献青年税干力量。她积极投身税法宣传工作,在区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周密组织下,结合纳税人满意度工作,税法宣传活动获得了纳税人的一致好评。她从党委政府关注的时政热点和潘集税务实际出发,以经济运行分析和税收政策效应为切入点,高质量撰写以税资政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一定参考。2024年以来,共撰写以税资政文章15篇,其中8篇受到省税务局、市税务局采纳。她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工作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精彩的青春故事,她在青春不止、梦想不息的道路上,努力绽放自己的光芒。

9.司法行政路上的追光人

张云同志,1994年5月出生,现于潘集区司法局平圩司法所工作。她学为先,恪守理想信念。2023年下半年产假结束后,张云迅速投身到工作中来,转变角色定位,从一名“哺乳期的全职妈妈”到“司法人”再到“负责人”,张云同志以最短的时间适应环境。她认真学习因产假落下的各项“学习课程”,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为民办实事的本领。她干为要,事必尽善尽美。张云同志始终坚持学字为先,实字为要,干字当头的理念,认真做好法治宣传、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安置帮教、远程探视等每一项司法行政工作。她创新工作方式,首次提出“法治问诊”法治宣传方式和理念。面对群众,她总是保持着“耐心细心责任心”的“三心”态度,认真解答每一个法律咨询,认真聆听每一个调解诉求,总是能为群众提供最优的解决问题途径,把司法行政路上的光播散到每位群众心中。她帮为上,诠释初心使命。司法行政业务中,重点人群管控是重中之重。张云同志始终把“管”和“帮”放在首位,融合集中教育、谈心谈话、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掌握重点人群的思想动态。同时张云同志积极加强科技手段应用,用心用情,积极参与构建现代教育矫治新体系,切实做好特殊人群的“管理员”。在张云同志的管理下,辖区从未出现任何脱管、漏管、虚管现象发生。

10.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李听,男,198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职于潘集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有一群人被大家赞誉为“城市黄玫瑰”“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他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天顶酷暑、冬天冒严寒,用勤劳的双手美化城市的环境,他们就是“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工人。李听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赤诚无悔献环卫。2019年,李听转业安置到潘集区环卫处工作,一头扎进了环卫行业、一干就是五年多。在担任办公室主任以来,他工作认真,踏实肯干,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区整洁美好的城市环境贡献着一个新时代环卫人的全部力量。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李听把军人的正直,无私、甘于奉献的优良品格融入到环卫工作中,并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服务质量,出色地完成了我区环境卫生工作。

爱岗敬业有当担。在工作中他带领车队驾驶员五年来共完成城区生活垃圾收转运约30万吨,洒水降尘约35000次,道路机械化清扫约15000次,共行驶里程约40万公里,无一交通安全事故发生。2020至2022年疫情期间,他身先士卒,模范带头,与驾驶员坚守岗位,始终战斗在抗“疫”的最前线。在疫情防控中,他带领2名驾驶员,负责潘一矿和平圩两个疫情防控隔离点生活垃圾转运工作,为了打消驾驶员的顾虑,李听主动学习相关防护知识,带头穿上防护服坚持每天与驾驶员一起回收隔离点生活垃圾,转运至皖能电厂作无害处理。“面对疫情,大家都有惧怕心理,如果我不带头,他们就更不敢干了。”李听说。

无私奉献献爱心。多年的环卫工作成了他生命里的主旋律,他热心帮助环卫工人们解决工作里的大事小情,对待环卫这份工作始终尽职尽责、不怕脏不怕累。他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让这座城市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亮丽如新。

11.敬业奉献  构建和谐社区

李娜,女,1983年10月9日出生,中共党员,师范学院本科学历。2021年以来,任祁圩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带领社区“两委”和群众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推动和谐社区建设。荣获2022年度安徽省法治示范社区;2023年度潘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服务社区;2023年度安徽省卫生社区;2023年度首届淮南市社区文明创建劳动竞赛三等奖;2023年度平安建设优秀志愿者;2023年度潘集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祁集镇202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一季度淮南市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信仰根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带领社区“两委”,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推行“积分制”管理,围绕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环保卫生、遵纪守法、热心公益等方面进行评比,引领文明新风尚,促进基层治理;防汛期间,坚持前线和后方同时抓,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盘活社区现有资源,并挖掘新的资源,不断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

12.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陈杨, 男, 汉族, 198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夹沟镇陈集村人,现就职于淮南市宏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响应国家征兵号召,经过选拔被武警陕西省总队延安市支队选中入伍,后分配到吴起县中队,因在中队表现优异被推荐进入教导队学习预提指挥士官培训并于9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2009年10月代表吴起县中队参加陕西省总队军事新科目学习并圆满完成任务。2010年7月因工作表现突出中队记嘉奖一次。2010年10月三季度考核表现优异记嘉奖一次。2010年底被评为年度“优秀士兵”。2010年11月底退出现役。并被评选为“优秀退伍老兵”。2016年8月8日代表淮南市参加安徽省农民体协第八届“全民健身日”登山比赛荣获登山项目第一名。

他时时刻刻忘不了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和共产党员,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服务于社会。2020年被潘集区授予“最美退役军人”。2020-2022年疫情期间多次义务参与疫情防控坚守防疫第一线,并积极带头为田集街道、夹沟镇等单位捐款、捐物。2020年参加疫情防控表现突出被潘集区夹沟镇党委政府授予“最美基层抗疫人”。2022年参加疫情防控表现突出被田家庵区国庆街道馨雅苑社区授予“最美抗疫志愿者”。 2023年初加入安徽省防灾减灾救灾协会救援队。2023年8月1日参与京津冀特大暴雨救灾行动,2024年6月21参与安徽黄山特大暴雨救灾行动,一年多来多次义务参与救援工作,多次对学校、企事业单位、幼儿园及社区进行公益安全知识宣讲并多次义务献血。2024年7月1日获评全市物业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3.身残志坚冲前排 倾情为民显大爱

刘耀峰,男,汉族,1972年12月生,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刘巷村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在潘集区平圩镇刘巷村,一位肢体残疾仍冒酷暑穿梭在应急排险前沿的身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他就是刘巷村村两委刘耀峰。他身残志坚,用坚定的信念履行着面对党旗许下的铮铮誓言。他顽强拼搏,以昂扬的斗志赓续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责任担当。他心系群众,用满腔的热情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感恩党的关怀,回报社会关爱,贡献自己力量,有一份热就发一分光”,这是刘耀峰的心境写照。

入汛以来,他不分昼夜、持续奋战,白天巡查村内堤坝、河道等风险隐患点,积极发动村民开展巡堤,未雨绸缪做好强降雨天气应急防汛准备。夜晚,密切关注气象动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坚守在防汛隐患点,及时发布预警信号。每次强降雨来临之际,他拖着不便的身躯整夜奔波在堤坝上,密切关注雨情和隐患点状况,第一时间前往村内2个隐患点查看险情。连续几天的坚守,他强忍身体旧疾引发的疼痛扛沙包加固堤坝,用单薄的身躯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高举过头顶,他深知自己责任在肩,从没有忘却一名党员应该有的样子。

14.为村庄的归途筑起一条光明之路

陈倍倍,男,汉族,1989年2月出生,潘集区夹沟镇鸽笼村人。刘玉林,男,汉族,1984年6月出生,潘集区夹沟镇鸽笼村人。夜晚,一盏盏路灯熠熠生辉,照亮一条条道路,宛如巨龙,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不仅增添了乡村夜景的美感,还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这因为村民陈倍倍和刘玉林共同捐款三万元安装八十余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鸽笼村孤寂的夜晚。在消除道路安全隐患的同时,村民们也有了丰富的夜晚生活。他们可以跳舞健身,孩子们可以追跑嬉戏,这让原本静默的乡村夜晚重新恢复生机。

有光的地方就有希望,愿这一盏盏路灯,指引外出务工人员的归家路,温暖独居老人的生活,点亮乡村留守儿童的内心。捐赠太阳能路灯,不仅是对鸽笼村的一份关爱,更是对乡村振兴的一份支持。该奉献显著提升了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全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完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这些措施不仅节能环保,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幸福感。

夏收时节,秸秆禁烧工作也开展起来。为确保实现夏收“零火点”目标。村民陈倍倍、刘玉林到村庄田间地头进行全天候巡逻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普及秸秆禁烧的有关政策规定等知识,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助民丰收。

15.用爱心点亮美好生活

李玉兰,女,汉族,1986年生,潘集区古沟回族乡苏杨村人。李玉兰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宗旨,自掏腰包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种志愿为民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她多次慰问困难家庭,带领志愿者深入老年群体、敬老院开展“帮孤助残献爱心”、等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使孤寡老人、贫困及城区“三无”人员,通过红十字会捐赠山区金寨贫困学生200余件衣物,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和社会的温暖。

16.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的真谛

周治芳,女,出生于1969年03月,是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柳叶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她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体弱多病、生活不能治理的婆婆,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的真谛,被当地居民誉为“潘集好人”。

她的婆婆早年身体还算硬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患上了多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面对这样的情况,周治芳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

每天清晨,周治芳都会早早起床,为婆婆准备好早餐,然后帮助她洗漱、穿衣、吃饭。由于婆婆瘫痪在床,无法自主翻身,周治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为她翻身、按摩,以防止褥疮的发生。为了让婆婆吃得健康、营养,周治芳还会根据婆婆的口味和身体状况,精心准备各种食物。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周治芳还非常注重婆婆的心理需求。她经常陪婆婆聊天,给她讲一些村里的新鲜事,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在周治芳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逐渐稳定,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周治芳不仅要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还要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但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她总是说:“婆婆也是妈,照顾她是我应该做的。”

周治芳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让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在潘集区蔚然成风。

除了照顾婆婆,周治芳还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她经常参加社区里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她的善举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热心肠的周大姐”。但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能为大家服务,我感到很快乐。”

正是有了像周治芳大姐这样的热心志愿者,社区才变得更加温馨和谐。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着爱与温暖,成为了社区居民心中的榜样。

17.助老孝老传美德,爱老敬老献爱心

孙旭,男,1977年1月出生,家住潘集区芦集镇,现在潘集区潘三矿工作。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总有一些默默付出的人,用爱心和行动诠释着人性的美好。他们用温暖和关怀点亮了老人们孤独的晚年。家住芦集镇潘三西社区孙旭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爱心的使者。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着对五保户老人的关爱承诺,用自己的力量为老人们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杨世尊是一位年逾古稀、双目失明的残疾老人。孙旭看到老人破旧的房屋、简陋的家具和老人眼中的无助与孤独。从那一刻起,孙旭便下定决心要改变老人的生活。每个周末,孙旭都会准时出现在老人家中,为老人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他精心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耐心地陪老人聊天,倾听老人的心声。有一次,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伤到了腿。孙旭不仅及时送老人去医院,还在老人住院期间,每天都为老人煲汤送饭,照顾得无微不至。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孙旭还关注老人的精神世界。在重要的节日,孙旭更会精心准备礼物,给老人带来惊喜和欢乐,让老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家庭的温暖。春节时,孙旭会为老人贴春联、挂灯笼,祝福老人新的一年健康快乐。在孙旭的悉心照料下,杨世尊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不再有孤独和无助,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的希望和满足。孙旭的善举不仅温暖了杨世尊的心,也感染了身边的人。

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加入到关爱残疾老人、困难户、五保户老人的行列中来。



                           潘集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2024年10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