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潘集好人”评选结果公示

发布时间:2024-03-28 09:06 信息来源:潘集区文明办 浏览: 字号:

20243月,经过各乡镇街道、各行业部门推荐及“潘集好人”评委会和公众评审团评委会投票,评选产生了2023半年“潘集好人”15名。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现将“潘集好人”个人事迹予以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在公示期间向区文明办反映。(本公示排名不分先后)

公示时间:3月27日——4月3日

联系电话:0554——2792415

邮箱:piwmb2005@163.com

通讯地址:淮南市潘集区政务新区政府大楼区文明办

邮编:232082

潘集区文明办

2024年3月27日

 

2023半年潘集好人拟入选名单及事迹简介

 

    1.勇救跳水女子 彰显英雄本色

江明先,男,汉族,19701110日生,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贺瞳镇杨园村人,在成自宜铁路建设指挥部从事驾驶员工作。

79日清晨,江明先像往常一样开始每日的晨跑锻炼。7时许,当江明先跑到自流井区水涯居大桥下水涯晓渡公园时,突然发现河边有大量群众围观,多人在喊“快救人、快救人,有人落水。”于是江明先快步跑到人多的地方。一位大姐拦住江明先说“大哥,您会游泳吗?有人跳河了,快救救她。”江明先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到一个人在水雅居大桥下的桥中央水中挣扎,于是飞奔到水雅居大桥边,找到可以下水的地方,一边跑一边把衣服、鞋子脱去,奋不顾身地下水,然后快速游向落水人身旁,绕到她后面,抓着她的手臂以及腰部往上提,提了两次感觉不行,因为她头还在水下,为了让她头露出水面,江明先试着手托住她的后脑勺及脖子的地方,把她的头部和脸部露出水面。虽然江明先水性良好,但年龄已有53岁,加上离岸边还有一定距离,江明先体力消耗十分巨大,施救十分吃力,随时有可能体力不支沉入水下。但江明先始终没有放弃救人,拼命将跳水者托举着游到岸边并拖上岸,进行简单施救,帮助跳水者吐水恢复呼吸,直到公安、消防和急救等专业人员相继到达现场后,才如释重负,默默离开现场。

因江明先抓住了宝贵的最佳救援时间,最终跳水者得到救治恢复了生命体征。


    2.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关键时刻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汪瑞,女,34岁,家住潘集镇朱庄村瓦西队,20231015日下午15点左右和丈夫王帅开车路过潘集镇小农场路段(潘集煤销路)处,发现一位年迈老人摔伤,满身血痕斑斑,自行车严重变形……夫妻二人立刻停下车来帮扶老人并开车把老人送往医院抢救……经过医院一系列各项检查,老人右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八根肋骨骨折,头部软组织破损肿胀等。

事后汪瑞回忆事情的经过并将了解的情况告知老人的家人,并与他们一起报警,经过警察的处理,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3.扎根红门奉献青春 心系百姓竭诚为民

谢浩,男,中共党员,199511月出生,20139-20159月服役于武警8722部队装甲车连,20195月加入国家消防救援队伍,现任淮南市潘集区齐云山路消防救援站装备技师,二级消防士。曾荣获支队嘉奖1次,优秀消防员1次,优秀共青团员1次。

在灭火救援中,谢浩同志用坚守诠释新一代消防救援人员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圆满完成上级部署的各类执勤安保任务。累计完成急难险重的灭火、抢险救援2000余次,成功疏散营救遇险群众340余人,保护人民财产近5000万元。特别是在202419日营救跳桥男孩救援中,谢浩同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成功将落水男孩救出。

作为中队的装备技师, 谢浩同志对队伍里所有执勤车辆和装备器材的性能都了如指掌。在他看来,必须熟悉每样消防装备器材的性能和参数,能回答其他同志关于装备器材的任何疑问,只有这样关键时候才不会“掉链子”,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他能够以“爱装如爱生命,装管就是保安全”为标准,做到勤检查、勤清洁、勤维护、勤保养,使队伍的装备能够时刻处于战备状态。

谢浩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满腔热忱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头加入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等,累计参加消防宣传500余次,街道冲洗30公里以上、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400余次。每当参加消防宣传活动和消防站开放日时,他的周围总是群众聚集最多的地方,因为他对装备器材的熟悉,对人民群众的热心,每次讲解起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器材使用他总是滔滔不绝,对答如流,亲切地为群众展示消防器材的操作和适用范围。

谢浩同志始终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作为自身的工作目标,不负组织培养,不负领导信任,不负同志关心,不负群众期望,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力争更加出色的成绩,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总是挺身而出,他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4.修一颗匠心 传一身技艺

梅瑞,男,197710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技师,现任安徽省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分公司潘二煤矿机电修配中心副班长,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安徽省能源化学工会劳模创新工作室、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多次荣获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取得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请3项。曾获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工匠、淮南工匠、淮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突出贡献人才”等荣誉。202310月被省委组织部和省人社厅授予“江淮杰出工匠”称号。

“一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我并不比别人差在哪!”这是潘二矿职工梅瑞常常说的一句话。在2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顽强的吃苦精神、刻苦好学的求知欲、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不断前行成长。


    5.30多年坚守初心 做人民的好公仆

李文学,男,1969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892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现任淮南市潘集区司法局田集司法所所长。其于2011年被省司法厅授予“全省人民调解能手”称号;2012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称号;2013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市优秀政法干警”;2016年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被评为“2021年度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表现突出个人”;2023年被评定为安徽省一级人民调解员。

  李文学参加工作30多年来,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始终不渝地忠诚司法行政事业。他就像一颗螺丝钉牢牢地钉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阵地上,默默地奉献着,无怨无悔。

    一、坚定初心, 学以致用,做新时代法治教育的“宣传员”。打造法治宣传教育新平台,发挥普法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做法治教育的“宣传员”。

    二、践行初心,扎根基层, 做化解矛盾纠纷的“消防员”。构筑矛盾多元化解新机制,发挥调解纠纷的“主防线”作用。

    三、永葆初心,用心用情,做特殊人群的“管理员”。构建现代教育矫治新体系,发挥特殊人群管控的“主渠道”作用。

    6.立足岗位作贡献,成就人生新事业

杨梦琪,女,200011月出生,家住潘集区袁庄矿北社区,区直机关工委见习生。自加入到机关工委以来,新的工作环境和全新的业务要求,使她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树立“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终身学习理念,努力加强自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工作以来,在机关工委的浓厚的氛围下,她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理论引导自己学习和工作,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懈怠不偷懒。

甘于奉献,真情倾注。在第一次接受机关工委工作的时候,她深知这份责任,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安排,在随后的工作中,她就把这个岗位作为充实自我的一个新起点,服务发展的一个新机遇。勇克难关,以用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旺盛的工作热情,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使负责的各项工作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秉承了工作无小事,小事情关系大责任的理念。机关工委承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新发展党员培训班”工作,关系到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工作标准高,工作难度大,她在工作的一系列环节上都认真对待,做到了执行任务的严肃性与推动工作的灵活性的有机统一,以上级领导放心、基层单位满意的实际效果。

    7.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挺身而出

宫传操,男,汉族,19778月出生,现任潘集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工作以来,他先后在平圩镇、芦集镇、泥河镇、夹沟镇等基层一线任职,201712月至20193月任潘集区纪委监委派驻区物价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目前任区纪委监委党风室主任。无论岗位如何变动,他始终坚守服务为民宗旨,不忘初心使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履职,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坚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用纪检监察力量捍卫人民生命健康。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与严峻性,作为党风政风监督室的主任,他深知自身责任重大,为进一步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他以单位为家,深入各乡镇(街道)的防控一线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送52篇检查情况报告,发现问题174个,提出整改建议107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凡是遇到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他都会想方设法把问题弄清楚、早一点给解决。”在担任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后,在每一项工作中,他都把自己当做纪检新兵,在工作中学,要做就做到最好。无论是加强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优化营商环境、耕地保护等专项监督,还是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顽瘴痼疾等工作,他都勇挑重担,统筹兼顾,做到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党风政风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坚持把工作放在首位,做“老黄牛”精神的书写者。党风政风监督室号称“小纪委”,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加班熬夜都是常态。每逢节假日,别人休假团聚,他和同事们要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在家人眼中他是个“大忙人”,整天忙于工作,经常顾不上家。

8.人社工作12年坚守岗位一线 只为当好群众满意的“勤务员”

亓鑫,男,19855月出生,中共党员、民盟盟员,任潘集区人社局办公室副主任。人社工作12年,他永葆初心,心中有群众行动为群众。

一、作风扎实,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2023922日,区政务服务中心社保窗口来了一份抱娃的女士,此刻这位女士异常焦急,一边填报着资料,一边安抚着哭闹的孩子。在窗口查看的亓鑫见状,便主动上前询问,同时接过了不到2岁的宝宝,当起了“临时宝爸”。在办理过程中,亓鑫一边协调同事帮忙办理业务,一边主动和娃互动,让宝妈安心办理业务。

二、无私奉献,有着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爸爸来了。”亓鑫的孩子满是惊喜地说道。而那一刻,他则充满了愧疚。202310月份以来,支原体肺炎、甲流等侵袭,他家孩子反复发烧,肺部炎症迟迟不消,住院也从淮南转到了蚌埠、南京,持续时间达7周,这段时间亓鑫将孩子完全交给了他的父母照看。他始终坚守在人社岗位上,尽管有思念、有内疚,但当他看到解决问题后群众开心的笑容,觉得很值得。

三、爱岗敬业,成为人社工作的多面手。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心,面对4万多人的参保资料,他始终坚持一页一页审核材料、一人一人核查信息、一面一面装订存档;在社保所,他每天都到第一线窗口为群众、为企业答疑解惑,加班加点、周末来单位工作更是常态化,获得了企业赠送的“潘集区社保企业贴心人”锦旗;在局机关负责办公室及党建工作,他每天早晨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发烧到39.1度依然坚持工作。

9.敬业奉献  带动发展显成效

黄向,男,50岁,中共党员,现任黄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8年回到家乡担任黄岗村书记以来,他坚定着为党和人民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耕耘和奉献。通过发展扶贫产业、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狠抓产业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增收,为黄岗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倾注了满腔热情,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充分彰显一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8接过上届班子的接力棒,在不断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黄向书记围绕乡村产业谋划、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方面,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村集体经济收入、群众满意度均得到有力提升。黄向书记带领大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强村”为目标,力争引进工业企业一家。依托“黄晶湾”品牌,扩大鸭田米、婺源皇菊种植规模,带动蔬菜、牛羊肉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实现村强民富。

10.萤萤之火  照亮爱心之路

宁玲玲,女,1980年出生,住在潘集区田集街道新袁庄小区,是潘集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一名骨干队员。这几年以来,宁玲玲一直关注老、幼、贫、残等社会弱势群体,多次组织志愿者到潘集区各个乡镇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并组织文艺队和理发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开展义务理发和表演节目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核实,宁玲玲带领志愿者们开展了助学活动,多次对贫困学生进行走访慰问,给孩子们带去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多次购买生活物资,组织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并购买防护物资,为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奋斗在一线的志愿者送去慰问品。和交警同志一起执勤,并为奋斗在前线的交警支队的执勤点的工作人员自费送去矿泉水及瓜果。

11.热心公益,扶危济困

郭志友,男,196911月出生,家住贺疃镇杨祠村,潘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志愿者。他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深入到周围村镇“五保户”家庭,照顾孤寡老人、看望留守儿童,出资出力,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看着电视新闻里受灾的同胞们,他倍感同情,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到他们,于是捐款3000元支持灾区同胞,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曾多次资助附近村庄的贫困学童,给他们送去需要的生活和学习物品。2020年疫情初次爆发,在各种防护和消杀用品无处可买的时候,由他个人出资通过外地亲友帮忙购买的高价口罩、消毒水、消毒粉等防护用品和消杀物资价值达15000余元,在自己家庭的需求还无法得到保障时,他却将这些物资无偿分发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敬老院老人等体质薄弱人群。

12.银发,行走在身边的温暖老人

张义臣,男,19497月出生,家住田集街道白云社区,潘一矿退休职工。他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是穿梭在网格内楼栋间的红衣志愿者,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和爱。74岁的他已经退休多年,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辛勤的奉献,温暖鼓舞激励着身边的所有人。他坚持坚持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助老助困、文明养犬宣传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对于身边的独居老人,他更是经常帮助解决生活困难,陪着他们聊天、听戏,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到关爱和温暖。作为退休老党员,他政治立场坚定,立足本身,身为志愿者,他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讲文明树新风、党员带头参加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群众认可,以实际行动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

13.衣份温暖,让爱传递

徐梅梅,女,19837月出生,家住芦集镇李盟村东葛村,职员。天气转凉,为了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得到帮助,让他(她)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徐梅梅为潘集镇及芦集镇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员分别送去一件件崭新的外套。“马上天冷了,得多穿衣服,别冻着”“这衣服穿着挺合身”,徐梅梅得知有些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跟着老人,一些孩子在外务工只留老人在家,自己深受感触,(自己曾经也经历过)就自掏腰包买了268件毛大衣,价值一万多元,送温暖给困难群众、孩子。大家试穿捐赠的衣服,并与他(她)们亲切地交谈,询问他(她)们的生活情况。现场一位父亲领到了两件衣服,拿着新衣服,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并说:“我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在上中学,大女儿在上高中,我准备把今天领到的衣服给大女儿寄过去,感谢爱心人士”。              

通过捐赠爱心衣物活动,使得潘集镇及芦集镇的困难群众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我会一如既往地将公益做下去,但是我个人力量还是很微薄,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都能关心贫困老人、儿童。”问及对公益的想法时,徐梅梅说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愿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帮助更多的家庭!

14.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生病婆婆

葛翠芝,女,19782月出生,家住潘集镇王圩村,葛翠芝今年47岁一儿一女,婆婆已经84岁是高龄了。丈夫长年在矿上班没时间服侍老人,家里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了,婆婆风湿病严重,还伴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夏天还能勉强吃饭穿衣等,一到冬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婆婆畏寒天气一冷关节就非常的痛。葛翠芝就经常带婆婆去针灸按摩缓解疼痛,婆婆的吃喝拉撒都要全靠她照顾。她侍奉老人从没说过一声苦没说过一声累,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婆婆。婆婆逢人便说,“只要半天听不到儿媳妇说话,心里就想念”。

为了给婆婆调理身体,她托人到处去买土鸡蛋、野生鱼给婆婆吃,说起她对婆婆的好,村里都赞不绝口。

15.用心浇灌,用爱坚守,默默撑起一个家

王侠,女,19709月出生,家住架河镇泥集村三组,作为一位农村的家庭主妇,她淳朴善良,老实勤快,不仅将一大家子操持的井井有条,是持家的一把好手,更是与周围的邻居关系融洽,是远近闻名的“老好人”。

王侠不仅与邻居相处融洽,更是一个孝顺的儿媳,从她嫁进来,就一直孝顺侍奉公婆,从未和公婆红过脸,一大家子相处的十分和睦。但是命运没有眷顾这个朴实的人,2019年她的爱人脑溢血瘫痪在床,吃喝都需要人照顾,家里的顶梁柱一夜之间坍塌,儿子因此需要外出打工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王侠将痛苦和悲伤埋在心底,不仅每日悉心照顾爱人,给他喂饭,擦洗身子,陪他说说话,推他到外面晒晒太阳,成为了爱人的精神支柱,更是照顾孙女,给儿媳解决了后顾之忧,王侠她不善言辞,却默默用单薄的脊梁撑起了一个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