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经过各乡镇街道、各行业部门推荐及“潘集好人”评委会和公众评审团评委会投票,评选产生了2022年上半年“潘集好人”18名。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现将“潘集好人”个人事迹予以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在公示期间向区文明办反映。(本公示排名不分先后)
公示时间:9月14日——9月20日
联系电话:0554——4989021
邮箱:piwmb2005@163.com
通讯地址:淮南市潘集区政务新区政府大楼区文明办
邮编:232082
潘集区文明办
2022年9月14日
2022年上半年“潘集好人”拟入选名单及事迹简介
1、挺身而出勇救落水司机 善行义举传递正能量
许珂,男,淮河能源煤业公司选煤分公司潘一选煤厂员工。
2021年3月20日许珂路过凤台县桂集镇发现一辆白色轿车因避让电瓶车冲入河中,许珂没有多想一跃跳入水中向落水车辆游去,经过多番努力,他将不会游泳的司机拖举至车顶,在其他人员的帮助下将落水司机救至岸边。
许珂分别于2017、2018年,荣获选煤分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2021年先后荣获“安徽好人”,淮南市“道德模范”、 “见义勇为”、“淮南好人”等称号、 凤台县“见义勇为”称号、选煤分公司首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称号。2022年荣获煤业公司“先进个人”称号。
2、“这一伸手,就是生与死的距离”英勇救人的孙华雷
孙华雷,男,工作于中安联合煤气化部,群众。
2月15日晚,像平常一样,白班下班的12路通勤班车行驶在平圩大桥上。突然,司机发现桥边有异常,问车上人员是不是出事了,有人要跳河?边说边把车靠边停了下来。坐在前排的煤气化部员工孙华雷、胡柯、王磊等人一个箭步跳下了车,冲至桥旁,原来是一名女子情绪激动要跳桥寻短见。见到情况紧急,立即伸出双手,帮助其家人一起拉住身体已经悬空在大桥护栏外的女子,大家合力将女子从桥外拉了回来。女子脱离危险后,坐地痛哭,不知是遇到了什么难事想不开。在中安员工和其家人纷纷劝说下,女子情绪慢慢稳定了下来。看着女子恢复平静,并且有其家人在旁陪同,这群中安人默默地坐上班车消失在暮色中。
3、忠诚坚守在疫情防控“哨所”的蔡秋红
蔡秋红,女,1991年9月出生,大专学历,护师职称,淮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副护士长,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默默无闻工作,实实在在做人,点点滴滴奉献。
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前沿“哨所”,是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哨点”和医疗区域防控的重要防控点,实行全天候、全覆盖、多层级 、标准化的预检分诊,24小时值班,首诊负责制。作为正在主持工作的发热门诊的副护士长,蔡秋红深深懂得,她和同事们夜以继日的工作,为的是进一步发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前哨功能,为全区人民有效筑牢疫情“防控墙”,为此,蔡秋红带领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一起,时刻绷紧思想之弦 ,加强科学防范,睁大火眼金睛,执戈披甲,冲锋在前。
4、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民公仆孙庆亮
孙庆亮,男,1966年出生,1986年参加工作,现任潘集区平圩镇计生办主任、兼镇纪委委员。
孙庆亮同志1986年5月参加工作,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为潘集区平圩镇计生办主任、兼镇纪委委员,在连续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勤勉尽责、扎实工作,顾大家、舍小家,积极与区疫情指挥部对接相关工作,保持快速、高效的工作效率。领导和同事们都赞不绝口。2003年6月被中共潘集区委评为“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9月被评为淮南市计划生育协会先进个人。
5、彰显大爱的董林
董林,女,1973年出生 ,家住淮南市潘集区田集街道蜜泉小区,潘集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骨干。
董林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嫁到婆家已有25年。婆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心梗、脑梗、慢性消化道出血、慢性支气管炎等10几余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需长期服药造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董林决定让丈夫外出打工维持生活,自己在家一边照顾婆婆,一边承担家务与农活。自从照顾婆婆以来,每天早晨早早起床根据天气变化小心翼翼的为婆婆增减衣物,精心准备每天的饮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25年如一日的操劳,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
6、热心公益 不求回报的李瑞
李瑞,女,潘集镇赵前村,是潘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
她定期到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给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为城市建设出一份力。给贫困家庭捐款捐物,并积极在网络平台上捐款。疫情期间出高价购买防疫物资分发给需要的人,疫情发生以来,她自掏腰包,累计捐赠口罩和酒精等防疫物资价值15000余元。参加到给区五院,区防疫站,田集卫生院,潘集各社区等在一线的医生,护士和不能回家的志愿者送爱心餐。
7、做冬日暖“阳”,传递爱的杨阳
杨阳,女,淮南市潘集区杨集社区人。怀着一颗对公益事业的热心,2018年加入了淮南红十字会潘集志愿者服务队。期间她积极参与团队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自己的生活虽不富裕,她仍经常扶贫济困,助学帮残,主动给贫困儿童捐钱捐物。杨阳本身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话比较少,但参加志愿者活动时,她脸上经常挂着笑容,人也越来越开朗,大家都说她的笑比阳光还灿烂。她心里有个信念,做公益绝不能计较得失,一定要舍下身子去做公益。
“杨阳加入红十字会后,每次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团队安排的事情,她总是任劳任怨,有始有终,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好青年,她不仅多次无偿献血,现在还积极锻炼身体,为了能达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标准做准备。她不仅人实在,对做爱心事业真的很用心!”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说。
帮助失学儿童,慰问孤寡老人,一切能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的事情,杨阳都会尽心尽力。2020年冬天,杨阳和爱心团队成员一起,迎着雨雪前往潘集区架河镇,看望上三年级的贫困儿童,捐赠资助现金和物质,给受助者带去温暖。
8、巾帼不让须眉 热心公益的园丁张雅楠
张雅楠,女,家住潘集区架河镇街道,现任潘集区架河镇中心幼儿园教研园长,潘集区春雨爱心志愿者协会创办人、潘集区优秀志愿者。潘集区妇联巾帼志愿者。
从2016年开始捐助孤儿黄浩楠上学开始,公益路上7年来个人出资3万元,抗疫、抗洪、帮着筹划了公益活动44场,帮助了很多家庭儿童。连续三年坚持“暑假安全教育”巡讲,用她寓教于乐、风趣幽默的语言循序渐进引导孩子们互动,帮助留守儿童近5000/次。足迹潘集区每一个乡镇。
2022年的4月3日,疫情期间,深夜接到远在上海家长求助,家中65岁的母亲生命告急,远在上海的儿女通过幼儿园的QQ群求助,张雅楠和潘集好人陶娜娜冒着大雨迅速联系附近医生拨打120第一时间把家中只有一老一小安排妥当,张雅楠一人在医院不眠不休看护,直到老人脱离危险,4岁的孩子被陶娜娜接回她家照顾,直到老人完全康复,在上海的亲人万分感激。
9、铭记使命和担当,勇敢坚守疫情防控最前沿的岳慧
岳慧,女, 家住淮南市凤台县,在潘集区疾控中心工作。
岳慧同志,带着区卫健委的命令,奔赴凤台前线。在“凤台3.26疫情”流调二组长达17天的流调工作中,她对工作极度负责,逐条梳理阳性病例活动轨迹,快速完成感染病例溯源,调查追踪密切接触人群,分析判定疫情传播特征和链条,划定风险区域以及消杀范围提供充分的依据。特别是3月27、28连续两天,几乎是彻夜未眠,对核酸检测阳性病人开展流调,其中一例即为后来确定的0号病例,为本次凤台县疫情源头找到了依据。她时刻铭记使命和担当、勇于逆行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深刻诠释一位疾控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信仰。
10、义无反顾的感控人姜丽娟
姜丽娟,女,家住田家庵区春晓名城,工作于淮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感控科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先锋部队,姜丽娟作为感控科负责人,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每天及时跟踪信息报道,掌握疫情实时动态,在第一时间认真解读上级部门最新下发的防控文件,并及时开展对全院工作人员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制定了市五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规范,细化了医院疫情防控各项措施。4月25日和7月5日接上级通知分别前往淮南市传染病院、朝阳医院、方舱医院指导院感防控工作。
11、谱写奉献之歌——最美抗“疫”者李玉兰
李玉兰,女,家住淮南新城悦府小区,潘集区红十字会志愿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很多热心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投入到战“疫”当中,他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私无畏,逆“疫”前行!一直做小生意的李玉兰就是这样一名活跃在社区防控一线的志愿服务人员。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李玉兰把库存和能进货的渠道联系了个遍,所有筹集到的工具和防护用具,毫无保留的捐给志愿者服务队,并亲自送到需要的地方。
2022年3月下旬,面对家乡“暴发”的又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他们夫妻俩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第一时间联系潘集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得知红十字志愿者急需防护用品:酒精、防护服、N95口罩等,他们连夜通过多渠道筹集物资。第二天一大早便送到潘集区红十字会,他们的热心善举得到了区红十字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诚挚感谢。
12、“疫”线速递员程晋广
程晋广,男,田家庵区园南新村龙湖汇景,工作于高皇镇人民政府卫健办。
今年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他便主动请缨,奋战在战疫最前沿,成为一名核酸检测样本转运员和流动采样信息员,由他负责登记全镇居家隔离人员信息并转运隔人员和快递、货车司机等重点对象的核酸样本。
转运核酸检测样本是一项力气活,更是一项精细活。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防护面罩,样本转运需要做好消毒、流程全闭环才能管控更精准。因为他每天要在居家隔离人员及采样点来回跑,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很有可能导致二次传染,所以每次出发前他都要严格按照防护要求对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杀,保证人身和运输安全。为减少脱换防护服的次数,经常早上不喝水少吃食物,避免上厕所而浪费防护服。面对酷热天气,顶着烈日一家又一家地采集信息、转运样本,防护服内满是汗水。
13、争当抗疫一线红色“排头兵”的李多孝
李多孝,男,家住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店集村,潘集区泥河中心学校教师。
响应淮南市“社区吹哨,党员报道”号召,为小区站岗30余次,为核酸检测维持秩序,小区巡查。为潘集区许岗村、店集村义务助农,协助在田家庵招募志愿者,整个团队帮助许岗村销售蔬菜3万多斤;为店集村销售草莓6300箱。疫情阶段中心血站库存不足,无偿对口捐献患者血液400cc,婉拒患者家属红包,到目前为止累计献血已达5800cc。义务负责所在小区学生心理咨询和疏导;为学生解疑答惑。为空巢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交纳特殊党费;为淮南好人“谢傻子”捐款。组织人员义务为店集二支渠架起四个便桥;义务维护机井,排除安全隐患。为店集村疏通水路300余米,300亩小麦免遭水涝;与李兆亮老师一道大战7昼夜及时给水稻灌水,减灾10余万元。帮助空巢老人做好农业生产。
14、疫情不息,冲锋不止的杨家威
杨家威同志,男,中国共产党党员,1997年2月出生,家住潘集区潘集镇潘集村,现任职于安徽松墨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0年疫情期间,杨家威同志多方筹集抗疫物资无偿捐赠,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国内防疫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他通过朋友从国外购买口罩及消毒用品,在没有快递运输的情况下,多次开车往返运送防疫物资,及时运送至抗疫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中,2020年捐献防疫物资10万余元。
2022年疫情再次蔓延。杨家威同志再次拿出仅有的3万元,购买了口罩等防疫物资,当得知政府单位及基层社区一线防控人员,在特殊时期无法按时吃饭。他就联系志愿者,为防疫人员免费发放爱心餐,并以预支工资的方式拿来几万元钱,购买猪肉,蔬菜等生活物资,保障了一线防疫人员的吃饭问题。
战疫的道路上,杨家威同志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是当代青年的榜样。
15、恪尽职守,抗击疫情的杨同永
杨同永,男,田集街道白云社区,架河镇卫生院副院长。
今年春天以来,随着上海等地的疫情不断严重。每天早上一上班,杨同永就准时带领核酸采样小组按照省外返回名单一家一户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同事们开玩笑,说杨同永现在“不在采样的路上,就是在送样的路上”。3月27日凤台发生疫情,杨同永和同事们一道坚守在淮河大堤凤台与架河交界段,确保架河人民安全。4月15日,田家庵发生疫情传播,他和同事们一道紧急驰援,一下汽车就投入到核酸采样的人群中去,直到当地疫情得到缓解。
16、轻伤不下“火”线的人民公仆陈永
陈永,男,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区交通运输局交管站长。
今年3月份,全国上下突发新冠疫情,作为交通战线的一员,接到命令后,即刻赶赴防控站点。按照市区局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现场加大防控宣传,协助所在乡镇加强人员疏导,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对来往运输车辆和人员进行“二码”核查,对过往群众加强政策宣传,以便防控工作正常开展。
3月24日下午7时左右,天气骤变,一时间风起云涌。晚9时,陈永突然发现一块告示牌被刮到,他知道水沟不远处有块石头,就想搬过来固定一下,于是迈着蹒跚步子乘黑摸过去。可是,由于路滑,一不留神摔倒了,脸部磕在一簇割过的荆条根上。眼部戳伤,顿时鲜血直流、疼痛难忍。
到医院包扎伤口时,他还劝说跟来的同时快点返岗,并亲自统计一天的数字,轻伤不下“火”线。
17、视疫情就为命令 防控为责任的陈晓春
陈晓春,男,家住潘集镇大庄新村,工作于东湖村驻村工作队。
疫情期间,陈晓春同志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以赴投身到乡村振兴前线的疫情防控工作当中,为筑牢疫情防线作贡献,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连夜布防,并肩作战,设卡封路、搭建帐篷、摆放桌椅、准备酒精、体温枪等,第一时间将小区疫情防控值守点设立好,实施封闭式管理,轮流值守,24小时把好小区“入口关”,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配合村干部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十多次,主动带头参与宣传动员、逐户逐人展开排查等工作,坚守疫情防控值守点,切实筑牢和保障了广大村民的生命安全。
18、穿梭在抗疫一线的幼师张小梅
张小梅,女,家住潘集区祁集镇黄岗村黄街队,在潘集区黄岗优呦幼儿园工作。
2022年3月底,淮南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再次爆发,淮南市潘集区祁集镇黄岗村村支部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在祁集镇和黄岗村领导的指挥下,潘集区祁集镇黄岗优呦幼儿园立即成立了教师志愿服务队,不怕风险,广大幼师带头冲锋陷阵到疫情防控第一线,起早摸黑地穿梭于黄岗村的大街小巷每家每户,成为疫情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张小梅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