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筱玥,10岁,实验东校区学生,父母先天性弱智肢体残疾,母亲2级残疾,母亲常年治疗用药,父亲三级残疾,无劳动能力,一家三口靠低保维持生活。家庭地址:泥河镇戴庙村13339992470
2、王婉玉,11岁,弱智,家庭住址:刘龙社区,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父亲4年前突发疾病去世,如今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非常困难。13053072330
3、聂雨凡,古沟中心小学学生,四年级。爷爷今年5月份意外去世,爸爸妈妈离婚,父亲患有精神病一直在精神病院治疗,母亲外出打工至今无音讯,现在聂雨凡无依无靠,靠亲戚邻居接济度日,生活困难。18755488387
4、王朗同学、男、12岁、开学在潘集区实验中学上初一,成绩很好,积极向上。家庭成员三人,母亲离婚带着两个孩子,母亲患有尿毒症、每月需要化疗。现居住在幸福家园四期八号楼一单元廉租房。因病致贫,家庭特别困难。18055415963
5、杨浩然,12岁,开学在二十一中上初一,成绩优异,父母离异,母女三人相依为命,3岁时患有白血病,至今一直在康复治疗中,姐姐上大学,母亲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挣钱供两个女儿上学,还要给杨同学看病,母亲靠着瘦弱身体顽强的精神支撑着这个家庭。现在白云社区出租房居住。18855424325
6、杨哲雨,男,5岁,二级残疾,聋哑、刘庙村人,奶奶父亲多年前去世。母亲在外地打工,至今无音讯。爷爷今年68岁无工作,有低保,生活困难。15205543450
7、邓盛元,男、17岁。孤儿,父亲在他还没出生前几个月出车祸去世,肇事车辆逃逸,两年后母亲另嫁他人,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去年爷爷查出来胃癌,胃切除一半,每天吃药维持生命,但是孩子挺争气。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淮南二中今年高二了,现住芦集镇桥西村。18855452194
8、杨同四,54岁,胃糜烂加脑梗,妻子糖尿病,脑梗,儿子外出打工,孩子(无低保)夫妻俩人常年住院治疗,一家三口人以低保维持生活 ,夫妻二人丧失劳动能力。家住潘集镇集南村。15212677471
9、李龙美,11岁,潘集实验东校区学生,父亲三级残疾,母亲8年前患癌症去世,治病期间发尽积蓄又借的外债,奶奶年老多病,最近三年才申请上低保,父亲为了给孩子上学,拖着残疾的双腿以收废品艰难的扛起了家庭所有负担。家庭住址:刘龙社区15955450463
10、刘明路,汉族,34岁,二级残疾,家庭成员,父子二人,住潘集区田集街道刘圩社区。靠低保生活,母亲早些年去世。因患小儿麻痹症下肢残疾,无劳动能力。现患有肝硬化导致脾,胆囊手术折除。父亲靠在家种地,闲时靠打些零工挣点钱补贴家用,无固定工作。现父亲患有严重的胄病不能工作,在家休养中,父子二人需要常年吃药维持康复,昂贵的医药费用压的父子二人喘不过气来,十分困难。15055427464
11、杨巧平,36岁,二级残疾,患硬皮病肌肉萎缩,潘集区集南村人,父母早年双亡。丧失劳动能力,全靠政府低保和嫂嫂贴补常年吃药维持生命。现跟随婶婶一起生活。15382856715
12、金希环、女、53岁、患有精神分裂症,丈夫多年前因病去世,两个儿子弱智,全家靠低保维持生活。现居住在新袁庄B区,潘集镇夏圩村占地还原房,村委会得知她们家情况后给她一家三口人的新房简单装修一下、提供了电器生活用品等。改善了她们的生活居住问题。但生活仍然困难。15262525252
13、刘旺,男,回族,46岁,潘集刘圩社区居民。一家四口三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刘旺因患小儿麻痹症下肢残疾,妻子聋哑人,夫妻二人重度一级残疾,儿子因病留下后遗症双上支无力四级残疾,靠女儿打临工的收入和母亲个人的低保生活。13955475696
14,代婧茹,女,10岁,潘集区泥河镇东湾村人,一直在泥河镇中心小学上学,开学四年级学习成绩良好。父亲癌症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去世,母亲聋哑改嫁他人,无奈之下,代婧茹只得寄托于大爷大娘家,生活困难。13866337752
15,古沟乡顾圩村,顾本店,鲍二梅老夫妇家中七口人,三个孙孩,其中二孙女11岁患有脑瘫,目前在淮南红雨伞特教中心智障康复治疗,医药费用特别昂贵,造成经济困难。13155478790
16,倪思英,58岁身患尿毒症,需常年透析。一点劳动能力都没有。丈夫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属低保户,生活非常困难。家庭住址:潘集镇潘杨村。13866334592
公示时间为2022年9月6日~8日,如有发现以上情况不属实,可当面或用信函电话告之。
地址:区政府主楼240房间,联系电话:0554一498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