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交通运输局“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09-03 17:50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十四五”期间,我区基本建成以公路运输为主体,高速公路、国省道、重要区乡道为骨架,高密度农村公路为基础,客货运输站场为节点,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运输能力、交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内畅外联、适应潘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总体目标

2030底,基本建成以公路运输为主体,高速公路、国省道、重要区乡道为骨架,高密度农村公路为基础,客货运输站场为节点,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运输能力、交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内畅外联、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规划区域内群众“半小时上主干道、一小时进入外围经济圈,半天往返外围经济圈”。

二、具体目标

1.公路网

1)公路总里程达到3650公里以上;形成等级结构配置合理、区内大循环、乡镇至村小循环的方格状公路网络。

2、加强穿越境内具有运输走廊作用的通道建设,形成快速融入高速公路网的通道走廊。

3)加快骨架公路网的贯通、升级,解决重要经济区、产业集聚区以及旅游景点之间道路联通问题,强化各个方向的通道出入口建设。大力推进跨河跨湖大桥的建设,确保骨架路网的畅通。骨架公路100%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重要出入口通道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按照行政等级,省道100%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区道90%以上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乡道100%达到四级以上标准。

4)村村通公路通达程度进一步延伸至自然村,村村通断头路沟通取得明显进展,村村通断头路的通率达100%。

5)继续消灭区乡公路的危桥,全部完成危桥改造。区、乡公路的必要路段安保工程基本到位,村道桥梁、安保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明显提高。

6)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体系,基本实现“有路必养”。

    三、“十四五”拟实施高速公路

潘集区境内“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高速公路2全长约41公里,总投资约46亿元;远期规划1条16公里,总投资约13亿元

1.宁洛高速公路淮南连接线项目起于蚌埠市,在怀远县与潘集区交界处茨淮新河进入淮南,经夹沟镇、古沟乡、田集街道、芦集镇、凤凰湖镇,终于凤台县桂集镇接G0321德上高速。全长约98.5公里,其中潘集区境内约26公里,总投资约28亿元。

进展情况:(1)项目已正式纳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9-2035年),规划项目为怀远至凤台高速公路,已完成高速公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2)市局已于蚌埠市交通运输对接,拟采用政府投资收费还贷模式建设,由两地市政府分别牵头,成立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前期工作。

下步工作:(1)8月下旬赴蚌埠市交通运输局再次对接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启动时序;(2)9月上旬市局向市政府汇报,征求蚌埠市政府关于项目建设模式、建设时序等意见,计划9月份淮南、蚌埠两市政府签订框架协议;(3)计划10月启动该高速公路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前期工作。(4)市局建议建发集团代表市政府负责项目后期融资工作。

2.合蚌高速淮南联络线项目起于大通区高铁东站南侧接S17蚌合高速,自东南向西北布线,经淮南东站、洛河,跨越淮河,终于潘集区夹沟镇顺接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淮南市境内约20.8公里,总投资约25.6亿元,其中潘集区境内约15公里,总投资约18亿元。

进展情况:已正式纳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9-2035年),规划项目为淮南至扬州高速公路,已完成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年)。

下步工作:(1)8月下旬赴滁州市交通运输局对接高速公路建设模式及前期工作启动时序;(2)8月底向市政府汇报,行文征求滁州市政府关于项目建设模式意见,计划9月上旬淮南、滁州两市签订框架协议;(3)9月中旬启动该高速公路前期及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3.远期规划高速公路1条:亳蒙高速潘集连接线。项目潘集境内约12公里,总投资约13亿元。

四、“十四五”拟实施桥梁

S230淮河二桥及连接线,项目潘集位于高皇镇及平圩镇境内,项目起于田家庵区湖滨路(原安理大北校区)与淮河大道交口,延规划淮河大道北延线,经沿淮路,跨城市圈堤、规划滨河路,于淮南渡口西侧约1.25km 处跨越淮河,经高皇镇西侧,终点接淮上淮河大桥接线收费站西侧约600米处,跨淮北大堤,路线全长约9.3公里,包含一座长470m淮河大桥。项目按照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60km/h,总投资约20亿元

重要意义:S230淮南淮河桥及连接线工程是淮南市人民尤其是潘集人民翘首盼望的重点工程项目,是打造市区直连南北高速公路环线快速通道,建成后可有效缓解潘集人民每天上下班堵车的常态,对促进潘集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进展情况:该项目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成立了项目指挥部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为加快项目前期推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正在开展路线方案征求意见,我局代表区政府对方案同步开展了相关乡镇及部门的意见征求工作。

五、“十四五”拟实施国省干线公路

1.计划实施国道项目2个,建设里程32.2公里,总投资25亿元。

1)G345潘集区田集至姬庄子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起点于潘集区庙西村东侧,与孔李淮河大桥连接线以平面交叉相接,起点引出后向西北经庙西村、朱庙村至田集村南侧,而后折向北经田集村西至规划海河路与九华山路交叉口,再沿顾高新河向西北至杨田村,向北跨顾高新河,经新袁庄小区西侧行至长江路,而后下穿潘一矿铁路,向西经瓜园村、集南村、下穿潘三矿铁路,经芦集镇至项目终点姬庄子与S203(淮六路)相接,全长21公里总投资约17亿元。

2)G345泥河至田集(孔李淮河大桥北延)新建工程项目起点于新G345潘集区与怀远县交界处,沿现状老路向南,依次经过泥河镇陶王村、门南村、戴西湾村,项目终于孔李淮河大桥接线与长江路交口处,路线全长11.2公里,总投资约8亿元

重要意义:潘集境内2条国道的是贯穿潘集东西向的重要交通干道,建成后将解决货运车辆穿城问题极大缓解潘集城区内的交通压力,改善城区交通环境,提升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促进潘集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展情况:项目已通过市第9次规委会研究通过,工可已通过市发改委评审,完成选址、土地预审、节能备案、社会稳定风险等专题,正在开展地灾、压矿、环评等专题研究,铁路专项正在与铁路部门对接沟通中。

下步工作:9月份开始进场开展初步设计等外业工作。

2.计划实施省道项目3个,建设里程44.7公里,总投资11.45亿元。

1)S312淮古路泥河至潘集段改建工程全长10.5公里,总投资约1.25亿元。

重要意义:S312淮古路全长48公里,呈东西走向,是连接怀远县、凤台县的重要通道项目实施后,可彻底打通潘集区北部通道,解决货运车辆穿城问题,极大缓解交通通行及环保压力对潘集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进展情况:已完成初步设计、立项、勘界、项目选址初审意见、用地预审,同步征求了区水利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文化旅游体育局初审意见取得了矿业集团煤业分公司、淮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分公司、三峡新能源淮南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的书面反馈意见,以及沿线35KV、110KV电力、运煤专线交叉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

下步工作:取得工可批复后,协调淮南矿业集团出具压覆矿意见、督促编制单位完成环评、水保、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协调泥河镇及田集街道开展征地及土地组卷报批,力争2021年6月份主体工程完工。

2)S230省道高皇至常坟段谋划项目:全长8.7公里,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总投资约2.6亿元。

3)S239省道蒙城至凤台潘集段谋划:全长25.5公里,双向四车道,起点贺疃镇朱集村,途经芦集镇接凤台凤凰镇,总投资约7.6亿元。

六、“十四五”拟实施交通换乘中心

该项目占地约180亩,同步配套建设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汽车综合服务市场、智能物流中心等,总投资约6.5亿元,计划采用PPP模式建设。

工作进展:目前完成了规划方案设计、可研批复、环评批复等前期工作,2020年7月6日,因融资政策调整及S312地质条件变化,经双方协商,与安徽路网公司解除了PPP协议。

下步工作:积极争取投资方洽谈换乘中心合作。

七、“十四五”规划实施县乡村道及养护项目3个,213公里,总投资约12.87亿元。

1.煤化工大道西沿至孔李大桥连接线:全长约6公里,项目位于祁集镇、架河镇境内,总投资约9亿元。

进展情况:该项目市产投已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因资金问题暂未实施。

2.孔李淮河大桥至潘集电厂、潘集选煤厂谋划项目:全长7.345公里,项目位于潘集区架河镇、芦集镇境内,总投资约1.57亿元。

3.县乡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十四五”计划建设200公里,计划投资2.3亿元,主要建设重点为自然村通硬化路和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提升。

八、“十四五”规划水运工程

计划投资10.3亿元,淮南港皖江物流综合码头,总投资估算38206.13万元,其中一期21831.71万元,二期16374.42万元;平圩电厂粉煤灰配套综合码头,投资约1.5亿元;煤化工园区皖能天然气配套综合码头投资约3亿元淮河岸线和茨淮新河岸线码头投资约2亿元。

九、其他运输方式

基本形成公路、水运、铁路、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潘集区水运发展以航道整治、渡口及码头改造,改善港口基础设施为重点,不断拓展水运服务范围,提高水运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推进支持保障的高效化,营运船舶的标准化进程。

十、公交

大力发展便捷、安全、舒适的现代公共交通系统,打造能源消耗低、生态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

十一、交通运输支持保障系统

建立健全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完善公路管理养护的制度体系、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做到公路养护管理责任落实、机构落实和资金落实,基本实现“有路必养”。

十二、路政管理

突出抓好治超工程,以“立足源头、依法严管、标本兼治、长效治理”为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负责、部门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路面治理与源头治理相结合、部门协作与区域联动相结合、行政与法律手段相结合、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相结合,以加强源头治理为重点,从交通、交警、环保、执法,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潘集区治超大队,在全区主要公路开展流动稽查,增加上路频次,扩大稽查范围,从重从快严处超载、冲关、绕道逃避检查车辆。在全区范围进行流动治超。同时将治超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治超工作提供财政保障。对全区公示重点货运单位和砂场全部进行有效监管,建立企业自控、交通派驻、运管巡查的三级监控网,坚持三单制度,对没有装载证明、过磅单缴费票据的货运车辆不得出厂;按照潘集区治超站点规划,积极推进平圩电厂,潘二矿,潘一东矿,潘三矿,S235,潘姬路,朱集东矿,潘一矿,治超监控中心(信息平台)建设,并将矿业部门的监控纳入中心,发挥科技治超作用。进一步摸清路边非法驳载场数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继续落实各乡镇路边驳载场整治职责,限期盘点销号;制定日常管理管理措施,严防反弹现象发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得力、整治成效不明显的,严肃追究有关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具体责任人行政不作为的责任,坚决清除路边非法驳载场。认真落实货运源头和路面监管,确保治超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开展。

十三、交通运输支持保障系统规划

运输服务:优化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推动运输工具的专业化、标准化,促进运力优化升级,提高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优化运输组织方式。

引导运输装备优化升级。积极引导运输业加快运力结构调整、转换经营机制步伐,保持运力适量增长,加大老旧运力、零散运力改造力度,积极发展空调豪华客车、厢式货车、水泥搅拌车和集装箱运输车等专用车辆,推进车辆结构向专业化、新型化、高效率方向发展,向舒适、安全、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建立健全推荐车型制度,促进车型标准化。

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制定并实施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淘汰方案,完善船舶技术和船龄标准相结合的船舶强制报废制度。

推进运输组织模式创新。以安全、方便、快捷为工作重心,严格规范车辆技术状况、从业人员素质、营运班次配置,着力管理好车辆修理检测、人员培训、营运线路调整。通过规范管理,形成一个以区城为中心、乡镇为结点,辐射广大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道路运输网络,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应与时俱进,逐步向综合物流运输方向发展。鼓励企业间广泛开展协作与联营,引导运输市场向市场主体集约化和运输经营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公路运输枢纽为主要节点,完善站场组织功能,构建城际快速公路客货运网络。

十四、完善运输市场监管

完善市场运行和监管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输市场,加强与周边市、区道路运输合作,提升运输便利化水平。

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管理:以安全、节能减排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完善道路货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对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从业人员的诚信考核,建立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汽车租赁业的服务质量监测和考核体系。

加强水运市场管理: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实施经营资质年度审核,建立经营资质动态监管制度。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营造“规范有序、公平公开、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十五、提高公路客运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和城乡运输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组织方式,提升城际、城乡公路客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农村客运经营组织模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

促进区域及城乡运输一体化统筹跨区域班线客运资源,统一规划城际客运线网以及换乘枢纽,稳步推进城际间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协调共享机制,实现城乡客运服务的有效衔接。

推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稳步拓展短途、多样化与个性化客运市场,优化中长途客运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精品班线、商务快客、短途驳载等运输效率高、通达深度好的客运业务。

大力发展农村客运

建立科学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关和市场退出机制。严把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状况关、从业资格证关,对现有从事农村客运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要求的,要逐步清理。引导企业向农村客运班线投资,改善农村客运散、小、组织管理差、抗风险能力低等现象,适度扩大农村客运经营自主权。

十六、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发展新型流通方式以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积极推进流通方式的变革。通过资本运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向规范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动大型连锁企业优化物流业务流程,积极发展统一配送,加快技术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仓储立体化、搬运机械化、分拣自动化、配送网络化,促进货运枢纽站场加快向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转型。

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引导优势企业发挥市场组织和资源整合功能,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拓展经营网络,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作的道路货运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物流业务。

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构建区(市)构建物流分拨中心作为农村物流的集散中枢,在乡镇利用邮政、快递等网点建设乡镇物流站作为农村物流的中间层节点,在较大行政村、农资超市、农村集市等设物流网点作为农村物流的基层末梢的农村物流网络。通过构建区(市)、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有效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度和覆盖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农村物流,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储运企业开展联合或合作,促进农村物流领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在农村物流领域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十七、运输信息化

建设交通信息中心:继续完善交通信息中心建设,逐步完善交通信息中心在乡镇区域基层站点的覆盖面,实现交通信息的统一管理,重点解决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突出发挥交通信息中心在科技治超中的作用,不断提升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的要求。

建设行业信息专网:继续完善覆盖全区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基层单位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专网建设。专网建设要求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充分发挥行业信息专网在服务交通发展,宣传潘集区交通形象的门户。

构建数据中心:构建交通运输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汇聚和整合区、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数据。配合上级主管交通部门,充分利用现行GIS网络数据成果,完成“十四五”期间农村公路网基础数据普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数据库。

十八、安全应急

提高交通设施安全性:继续完善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提高公路网抗灾能力,推进水路安全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安全水平。

完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设施。继续加强省道、重要区道安保工程建设,逐步向农村公路延伸。加强新建公路安保工程的同步建设,改善农村公路安全技术状况,着力解决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不足、标志标线缺乏的问题,基本完成省道、重要区道隐患路段处置,加大危桥改造力度。

提高公路网抗灾能力。继续实施灾害防治工程,加大干线公路灾害整治力度,重点整治干线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路段。按每个区拥有两个方向以上抗灾能力较高公路的标准,构建生命线公路网。

十九、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落实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源头管理,加强对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和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强化对道路运输场站、危险货物运输、汽车维修场所、道路旅客运输、城市公交站场监管。督促道路客货运输企业、旅游运输企业和危险品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强化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强化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加大运输企业领导及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严格安全生产职业资格制度,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严把从业人员资质准入关,加强安全生产职业资格制度建设,重点实施营运车辆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加大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

加强交通运输工具安全管理:完善营运车辆、运输船舶安全检测制度,加强维护、检测和等级评定的监督,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检查和维护力度,严格执行机动车船强制报废、驾驶员培训考试登记注册等制度。

二十、构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

加快建设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信息系统:完善各级水路、公路、城市客运、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建设道路运输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交通运输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信息系统。

继续完善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监测系统:加强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建设。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日常监控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对高速公路、国省道重要路段、重点客货运输站场、大型互通立交的监控,加快治超检测站联网,完善治超监控网络。基本建成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三类以上的班线行车路线的动态监控,逐步实现对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

建立紧急运力储备:依托辖区内实力较强的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分别组建道路客、货应急运输保障队伍。

二十一、环境保护

优化系统用能结构:优化公路网结构,提升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改善运输条件,降低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降低车辆空驶率。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减少车辆的绕行、怠速、空驶。引导运输企业向依托公路运输枢纽的物流园区聚拢,提高货物换装效率,尽量降低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发展节能环保型运输装备:对营运车船设置能耗和排放限制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淘汰低标准的老旧车船,推广使用自重轻、载重量大的运输设备和低排放车辆。

鼓励使用中高档、天然气、电动车、混合动力、替代燃料车等节能环保车辆。

二十二、问题及建议

1、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

交通建设项目公益性很强,由于地方经济相对落后,资金困难,所以应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国债资金、交通建设专项资金和交通部补贴对交通建设的大力支持,争取国家在安排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的近年来新增加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时,对交通建设给予适当倾斜。

2、加大地方财政对交通建设项目支持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同时,地方财政要努力增加收入,各级领导要将投资建设交通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之一,改变那些“修建交通项目与财政无关”狭隘认识,从而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政府还可采取财政贴息、参股、担保等方式,鼓励吸引社会投资用于交通建设。

3、向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并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取得银行金融部门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更大投入为缓解资金需求矛盾,可用交通收费、车辆通行费、公路收费权质押向商业银行贷款,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对即将到期的贷款延长还款期,并取得更多的项目贷款。同时,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对国家安排资金,地方配套资金落实,还需要贷款的项目,开发银行给予大力支持,具体措施为:对一些己建成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可采用以贷款置换资本金方式,即开行可根据项目法人或借款人的需要,对其安排贷款(调整原基本金和贷款比例)置换出部分基本金,由交通部门安排用于其它交通项目的建设。对于一些已建成或在建项目,根据需要,也可采取贷转股方式,即将开行部分贷款转作为资本金,调整项目资金结构,促进项目上市和经营,向交通项目提供短期周转贷款,提供项目技术援助贷款,用于项目前期工作论证和研究,若项目实施,则贷款额引入项目总投资,若项目不能实施可豁免本息。

4、以资源为依托,带动交通发展开发经营公路资源,可以更好的集聚民间资本进入交通建设市场。交通资源的经营开发主要是指通过沿线的服务区开发、广告开发、土地开发、仓储开发等。比如:可以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本身的大众传播媒介:加油站、收费站、收费票据、可变情报板等载体进行广告开发,收取一定费用增加收入。在公路的进出口匝道或收费站附近进行房地产开发或土地租赁,建立运输服务、饮食服务、商品集贸等小型市场,使土地增值,从而获取收益。此外,在交通建设拓宽占用企业用地时,交通部门要给予补偿,企业从拓宽后的公路交通中获得便利和商机,但提供公路路口开通,公路建设管理部门也应从中得到相应的补偿。政策上,可以给项目开发商一定优惠政策,如在建设公路的同时,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先期出让公路沿线部分土地的开发权,公路建成后,即可形成开发,也可以调动民间资金的集聚效应。

在今后的干线公路规划实施过程中,积极争取世行、亚行和政府间贷款,吸收和利用国际商业贷款,尽量将市干线公路规划项目与国家和省的规划项目相衔接,争取获取国家和省的投资;积极探求新思路(如出卖线路冠名权),采用PPP、BOT等筹资建设模式,吸引社会和民间资金投资交通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计划、财政、土地、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充分发挥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协调的能动作用,以形成建设合力共同促进交通建设的发展。

其他运输方式

基本形成公路、水运、铁路、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潘集区水运发展以航道整治、渡口及码头改造,改善港口基础设施为重点,不断拓展水运服务范围,提高水运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推进支持保障的高效化,营运船舶的标准化进程。

公交

大力发展便捷、安全、舒适的现代公共交通系统,打造能源消耗低、生态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

5.交通运输支持保障系统

建立健全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完善公路管理养护的制度体系、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做到公路养护管理责任落实、机构落实和资金落实,基本实现“有路必养”。

6.路政管理

突出抓好治超工程,以“立足源头、依法严管、标本兼治、长效治理”为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负责、部门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路面治理与源头治理相结合、部门协作与区域联动相结合、行政与法律手段相结合、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相结合,以加强源头治理为重点,从交通、交警、环保、执法,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潘集区治超大队,在全区主要公路开展流动稽查,增加上路频次,扩大稽查范围,从重从快严处超载、冲关、绕道逃避检查车辆。在全区范围进行流动治超。同时将治超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治超工作提供财政保障。对全区公示重点货运单位和砂场全部进行有效监管,建立企业自控、交通派驻、运管巡查的三级监控网,坚持三单制度,对没有装载证明、过磅单缴费票据的货运车辆不得出厂;按照潘集区治超站点规划,积极推进平圩电厂,潘二矿,潘一东矿,潘三矿,S235,潘姬路,朱集东矿,潘一矿,治超监控中心(信息平台)建设,并将矿业部门的监控纳入中心,发挥科技治超作用。进一步摸清路边非法驳载场数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继续落实各乡镇路边驳载场整治职责,限期盘点销号;制定日常管理管理措施,严防反弹现象发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得力、整治成效不明显的,严肃追究有关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具体责任人行政不作为的责任,坚决清除路边非法驳载场。认真落实货运源头和路面监管,确保治超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开展。

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管理:以安全、节能减排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完善道路货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对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从业人员的诚信考核,建立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汽车租赁业的服务质量监测和考核体系。

加强水运市场管理: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实施经营资质年度审核,建立经营资质动态监管制度。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营造“规范有序、公平公开、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提高公路客运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和城乡运输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组织方式,提升城际、城乡公路客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农村客运经营组织模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

促进区域及城乡运输一体化统筹跨区域班线客运资源,统一规划城际客运线网以及换乘枢纽,稳步推进城际间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协调共享机制,实现城乡客运服务的有效衔接。

推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稳步拓展短途、多样化与个性化客运市场,优化中长途客运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精品班线、商务快客、短途驳载等运输效率高、通达深度好的客运业务。

大力发展农村客运

建立科学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关和市场退出机制。严把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状况关、从业资格证关,对现有从事农村客运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要求的,要逐步清理。引导企业向农村客运班线投资,改善农村客运散、小、组织管理差、抗风险能力低等现象,适度扩大农村客运经营自主权。

完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设施。继续加强省道、重要区道安保工程建设,逐步向农村公路延伸。加强新建公路安保工程的同步建设,改善农村公路安全技术状况,着力解决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不足、标志标线缺乏的问题,基本完成省道、重要区道隐患路段处置,加大危桥改造力度。

提高公路网抗灾能力。继续实施灾害防治工程,加大干线公路灾害整治力度,重点整治干线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路段。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