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初审推荐报告
潘集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
潘安办【2024】51号
——————————————————
关于全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初审推荐报告
淮南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
根据淮南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开展全省防灾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淮安【2024】14号)要求,我区及时组织各级推荐工作,根据文件关于“凡推荐县(处)级单位和县(处)级干部为候选对象的,须同时推荐1个科级以下单位和1名科级以下人员作为后备人选”规定求。经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指挥长会议集体商定,并进行张榜公示,现将我区推荐意见报告如下:
一、先进集体
1、推荐潘集区人民政府为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候选对象;
2、推荐高皇镇人民政府为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备选对象。
二、先进个人
推荐潘集区应急管理局局长陈华胜同志为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候选对象。
附:1、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推荐对象汇总表
2、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推荐对象汇总表
3、潘集区人民政府全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候选单位)
4、潘集区应急管理局陈华胜同志防汛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5、高皇镇人民政府全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备选单位)。
潘集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
办公室
2024年10月10日
附件3
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推荐对象汇总表
推荐单位(盖章): 日期:2024 年10 月10日
序号 |
集体名称 |
级别 |
类型 |
集体人数 |
所属单位 |
负责人姓名及职务 |
备注 |
1 |
高皇镇人民政府 |
科级 |
机关 |
|
淮南市 |
张国云 镇长 |
备选 |
|
|
|
|
|
|
|
|
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推荐对象汇总表
推荐单位(盖章): 日期:2024 年 10月 10 日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政治面貌 |
学历学位 |
工作单位 |
职务(职级) |
联系方式 |
备注 |
1 |
陈华胜 |
男 |
汉 |
中共党员 |
大专 |
应急管理局 |
局长 |
0554-4973378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学研判 提级指挥 万众一心
奋力夺取淮河抗洪抢险救灾全面胜利
——潘集区2024防汛救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今年入汛以来,受淮河上游持续强降雨影响,7月13日下午淮河王家坝超警戒水位,当日晚9时潘集区启动4级防汛应急响应;7月18日凌晨淮南站水位超警戒水位(22.30),全区升级3级应急响应,7月21日最高水位达23.16米。防汛形势异常险峻,全区上下闻汛而动,众志成城,历经17天的日夜奋战,夺得了淮河防汛抢险全面胜利。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级响应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超前谋划、高位部署。针对突如其来的严峻防汛形势,在全市率先启动相应级别响应。尤其是升级3级响应以后,实际上是按照1级响应来落实执行的,区防指双指挥长坐阵指挥、亲临防汛一线督导指导检查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组织召开指挥长专题会商会6次,11个专项工作组紧急到位开展工作,全区所有副县级以上包保领导深入到包保堤段一线指挥防汛抗洪抢险。乡镇街道层层动员部署,细化责任分工,将防汛工作压实到 “三个责任”的具体环节和部位,沿淮四镇迅速进入防汛应急状态,全力投入防汛抢险救灾中。
二、树牢安全理念,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强化巡堤查险。立足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群众损失,全面提级管理、强化巡堤查险,严防死守,沿淮4镇指挥部前移防汛一线。在防汛一线设置值守点75个,巡堤查险人员多达1500多人,累计加固堤坊3560米。出动民兵应急连220人,消防救援官兵50人,曙光、蓝天救援人员80人次,及时有效处置散浸、渗水、管涌、漫堤等各种险情20多处。7月20日15时16分,淮干淮南站水位达23.11米,超程小湾行洪水位(21.50米)1.61米。该坝段虽经多次加高加固,仍然全线漫堤,为保障防汛值守人员的安全,区指挥部果断决定“退堤防守”,所有人员立即退至汤渔湖缕堤。7月21日洪水开始回落,堤坝长期遭受高水位浸泡,极易发生坍塌、滑落风险,区防指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洪水回落全线巡查防守的紧急通知》,全面加强迎水坡和背水坡查险频次和力度,及时有效排查处置险情,确保堤坝安全。
二是强化物资前置。险情就是命令,为有效解决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区防指命令将防汛物资前置一线。要求沿淮四镇必须要在湾内备足砂石物料、编织袋、防浪布、导流管等防汛抢险必备物资,备好相应机械设备,以保障防汛抢险应急需要。全区共前置铲车10台、挖机8台,发电机3台、防浪布6.743万平方、草袋10.36万条、编织袋8.875万条、土工布2700平方,沙石料500多吨,以及木桩、铁丝、帐篷、集装箱、折叠床、雨衣、雨靴、手电筒、救生衣、铁锹等各种防汛物资,做到“触手可及”,一旦发生险情,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运得到、用得上。
三是果断人员转移。坚持“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原则,按照“三个紧急转移”要求,抓紧抓实抓好“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转后如何管理”五个关键环节。7月16日,区防指果断下令,迅速转移程小湾圩堤群众,仅用一天时间,将湾内509户1963人及重要财产全部安全转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上下六坊湾达行洪水位前,架河、祁集、平圩已将湾内生产人员、粮食、机具设备全部转移,提前做好行洪准备。区防指极早下发了《淮河潘集境内全面停航停运通知》,确保水上交通运行安全。
三、全面核查灾情,精准施策开展核灾报灾救灾。区应急、农业农村、国元保险紧急会商,密切配合,一线查灾核灾。全区累计受灾人口达16290人,农作物绝收420.23公顷,林业1公顷,水产46.93公顷,经济损失共3058.68万元。其中,农林牧渔1596.02万元,工矿商贸58万元、基础设施1348.66万元、公共服务56万元。受灾区域主要是高皇程小湾和西架河流域。受灾农作物主要是大豆、水稻、玉米、花生、西瓜、蔬菜等。发放受灾群众困难救助资金4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963人。防汛抢险救援工作平稳有序,确保了人民安全、江河安澜、社会安宁。
坚定指挥 灵活调度 和时间赛跑
——潘集区应急管理局陈华胜防汛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7月份以来,受淮河上游强降雨影响,淮南站上游水位迅速攀升,13日下午,淮河形成2024年第1号洪水。7月18日凌晨,淮南站超越警戒水位,洪水来势凶猛、沿淮四镇全线告急,防汛形势严峻复杂。
防汛救灾抢险,就是和时间赛跑,只有想得全,摸得准、看得早,才能在天灾面前赢得主动。面对洪水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势,潘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陈华胜沉着应对,坐镇指挥,以岗为家,以堤为责,日夜奋战,和时间赛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一、全链条责任“压得实”,体系担当“双落地”。一是健全体系。面对复杂突变的严峻形势,迅速组织成立双总指挥长的防汛抗旱指挥部,扎实形成3级响应、提级1级执行的高压态势。组织召开指挥长专题会商会6次,集结紧急专项工作组11个,通过持续密切关注的汛情变化,实时调整防汛策略,发挥组织作用。二是分段包保。全区所有副县级以上包保领导全部按照包保堤段深入一线指挥指导,乡镇街道层层动员部署,细化责任分工,将防汛工作压实到 “三个责任”的具体环节和部位,全区迅速进入防汛应急状态。
二、全天候查险“守得严”,人防技防“双保险”。一是固堤查险。坚持全天候24小时查险,沿淮四镇在防汛一线设置值守点75个,每日查险人数达1500余人,加固堤坊累计长度3560余米,出动民兵应急连、消防救援官兵、曙光、蓝天救援人员350余人,及时有效处置散浸、渗水、管涌、漫堤等各种险情20多处,确保堤坝安全。二是优化配置。为加强精准预报预警,区应急管理局巧接区水利局的水情雨情数据进基层水情雨情预警平台展播一体机内,结合省厅水信息实时监测平台共同完成数据监测预警,将90000元建设耗资压缩至6700元。一方面优化人员配置,通过隐患监测“千里眼”配合一线巡防数据,实现有限人员的高效调度,确保险情处置水平的最优状态;另一方面优化资金配置,将有限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把钱花在刀刃”的方式为抗洪物资增添最直接的助力。
三、全流程部署“动得快”,物资人员“双到位”。一是物资到位。坚持物资前移,全区共前置铲车10台、挖机8台,发电机3台、防浪布6.743万平方、草袋10.36万条、编织袋8.875万条、土工布2700平方,沙石料500多吨,以及木桩、铁丝、帐篷、集装箱、折叠床、雨衣、雨靴、手电筒、救生衣、铁锹等各种防汛物资,用于防汛一线,做到“触手可及”,一旦发生险情,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运得到、用得上。二是转移到位。一方面是人员安全转移,7月16日,水情紧迫,紧急会商、果断下令,迅速转移程小湾圩堤群众。仅用一天时间,完成了湾内509户1963人及重要财产的转移安置工作。另一方面是行洪准备转移,极早下发了《淮河潘集境内全面停航停运通知》,确保水上运行安全,同时在上下六坊湾达行洪水位(峡山口水位23.90)前,架河、祁集、平圩已将湾内生产人员、粮食、机具设备全部转移,提前做好行洪准备。
四、全方位灾情“判得定”,部门配合“双联动”。一是核报准。一方面严格规范核查。下令成立灾情核查组,组织区镇涉灾部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查灾核灾,确保数据真实;另一方面部门配合联动,组织区应急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等相关单位在一线核查的基础上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全区发生灾情的镇、村社区进行二次核查,确保数据准确。二是核报快。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第一时间集结区应急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国元保险公司开展紧急会商,坚持有灾必报、有灾尽报,边查边核,紧密配合,经核灾查灾组实地核查,全区累计受灾人口达16290人,农作物绝收420.23公顷,林业1公顷,水产46.93公顷,经济损失共3058.68万元。三是精准救助,统筹争取资金47万,精准及时发放到受灾困难群众手中。
陈华胜同志逆行而上,带领潘集全体应急防汛人和时间赛跑、用行动攻坚,防汛作战处置高效、安置有序,无伤亡、损失小,为潘集江河安澜、社会安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闻汛而动 依令而行 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高皇镇防汛救灾工作先进事迹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自7月14日起,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一场无情的洪水袭卷了淮河流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高皇镇党委、政府把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最高原则,把防汛抗洪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英勇抗洪,并在灾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赢得了抗洪救灾工的决定性胜利。
一、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筑牢思想大堤
高皇镇位于汤渔湖行蓄洪区,历来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着力提升应急、应变、应险能力,今年以来,召开防汛工作会议12次,对防汛重点工作进行反复强调部署;开展防汛救灾应急宣传及演练4次,做到熟悉内容、掌握流程、明白职责;紧盯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开展多层次、拉网式检查排查15次,发现并及时处置风险点6处;于5月1日汛期来临前完成对汤渔湖缕堤堤防杂树杂草的清理;坚持“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原则,7月16日全部转移高皇镇程小湾圩堤509户1963人,确保转移群众安心放心。灾害信息员及时巡查上报,镇村两级协同转移群众的洪涝灾害风险隐患避险避灾案例被国家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通报表扬。同时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原则,根据近几年物资消耗和抢险救援实际需要,及时补充更新物质物料,确保有备无患。
二、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组织保障
高皇镇坚持“防”字为主、“预”字当先、“实”字托底,提前谋划,高位推动,根据上级防指工作部署,4月份成立防汛指挥部,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深入一线统筹调度,分管应急和水利的2位分管领导任专职副总指挥,常态化坐镇指挥部,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任副总指挥,结合分工职责分别负责8个工作组,围绕程小湾圩堤、汤渔湖缕堤、大坝遥堤、尹沟格堤等4个重要堤段、8个涵闸泵站等重要部位,建立包保体系,明确防段位置和责任人、技术责任人,设防汛值守点25个,各司其责,凝聚合力。组建水利设施、道路保畅、应急抢险、机动民兵、物资保障等5支突击队伍,每个村分别组建15人的应急抢险小分队,组织群众巡堤查险队伍,全力应对突发险情灾情。前置铲车3台、挖机4台,草袋10000条,编织袋23000条,防浪布2.5万平方米,救生衣80件,照明设备320套,砂石2.7万吨。此外,全镇还有随时可以调动的35辆机动车、16艘机阀船只和一艘应急救援艇,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运得到、用得上。
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突出防灾重点
高皇镇作为全市“菜篮子”,肩负粮食安全责任,防汛工作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面对水情严峻形势,高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总指挥率领指挥部相关领导坐镇一线指挥,团结带领全镇干群全力抗击洪灾。
7月14日淮南站水位达20米,高皇镇立即按照防洪预案的规定启动防汛工作,组织镇村人员设点布防进行巡查值守,并启动群众撤离宣传劝导工作。根据防段设置防汛巡堤值守点8个,上堤总人数40人。7月16日8:50田家庵水位已达21.5米,高皇镇立即向区防指报告,申请紧急转移湾内群众,组织群众安全撤离。一是组织35名人员支持配合淮上村28名劝导人员按照区域划分7个组地毯式逐户对居住的群众进行劝离。二是抽调机关干部、村级应急队、公安干警共60余人封锁进入程小湾内的6个道路口,确保无一人能够进入程小湾内。三是提前准备安置点两处,对需要安置的群众进行安置。四是对已撤离的群众家中张贴“撤离”标识进行确定。村抽调10名志愿者帮助引导群众有序离开程小湾区域。截止16日23:40程小湾内居住的509户1963人全部安全转移。三是在通过工作组6次地毯式排查劝导后,再安排无人机对程小湾内全区域进行排查,保证程小湾区域无人员活动,确保不留一户、不落一人。
7月18日,淮南站水位达22.30米警戒水位,高皇镇在坚守程小湾圩堤的基础上,对汤渔湖缕堤14.24公里的堤防全面加强值守巡查布防,按照6个防段明确到村,任务到人。共设置值守点25个,上堤巡查395人,安排6组人员封堵路口,上堤总人员达到370余人。下午14:20,程小湾东低洼堤段出现渗漏,高皇镇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倒滤处理,及时消除了险情。同时组织140余人对堤身进行加高加固,共加固堤身1100米。22时水位达到2020年漫堤水位,我镇组织人员继续加高堤身约0.6米,并持续坚守。
7月20日10时,淮南站水位已达23.06米,超程小湾防汛预案行洪水位1.56米。高皇镇报区防指申请行洪。下午15时,淮南站水位达23.11,程小湾堤最低处已开始漫堤,我镇巡防人员迅速有序撤离程小湾堤,加强对缕堤的防守。同时,立即组织人员对重点缕堤段进行了加固,保证堤身安全。
四、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做好灾后恢复
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高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恢复工作。受严重内涝的影响,高皇镇受灾人口达12524人,农业受灾面积达到7600亩,直接经济损失1402万元。针对此情况,党委政府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镇救灾办公室,由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组成,密切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保证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医。镇民政部门每天下村查访灾情,做到灾情每天一上报,保持信息畅通无阻。洪水退后,镇党委、政府把救灾工摆到了当前工作的第一位,及时制定了灾后恢复方案,根据方案要求,一是对居民区统一进行病毒消杀,保证群众居住环境安全健康;二是全面开展房屋安全排查,保证群众居所稳定;三是及时恢复供电,方便群众生活;四是及时安排机械排除余涝,尽快恢复农业耕作条件;五是派驻农技专业人员深入田头,帮助指导群众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由于救灾工安排的细致,采取的措施得当,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群众的情绪平稳,灾区社会治安稳定。
“大灾过后见真情,危难时刻显身手”,在巨大的洪水灾害面前,高皇镇党委、政府经住了考验,镇村全体干部经受住了考验,时刻不忘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最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谱写了一曲干群同心同德、共抗大灾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