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教体局的关心支持下,区教育局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为目标,以“五育并举”为重点,以教育改革为主题,以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为主旨,顶层抓“紧”,基层落“地”,举措见“效”,宣传成“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明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亮点及工作成效
(一)持续改善教育硬件条件。投入校舍维修资金690万元,维修建设面积47060平方米,涉及24个项目,已全部完工。改扩建区一小原校区幼儿园综合楼24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计划投入资金694万元,由安徽淮畔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建成后整体移交区教育局管理使用,计划11月15日挂网招标。改薄项目提升资金744万元,继续用于新建的潘集工程技术中等专业附属学校(淮师附小山南校区潘集分校),项目已全部完工。新建城区学校垃圾亭6个。筹建珠江路小学规划用地93.7亩(合约62500㎡),总建筑面积为41343.84㎡,54个班,在校学生2500人,目前正在修订方案、调规、修规。
(二)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教育。2023年9月26日,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在潘集挂牌,将筹备开设中安班、嘉玺班和退役军人预科班等多个面向潘集煤化工产业园用工订单班。淮南开放大学(联大潘集分校)学历提升班招生158人。
(三)持续增加婴幼儿托位。把安心托幼机构审批设立工作与无证园治理工作有机结合,引导部分房舍安全、办学条件较好、生源不足的无证园改办托育机构。2023年新增托位数721个,任务完成率122%。
(四)坚持落实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做好“全区一体、余缺调剂、精准投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纳入“周转池”教师96名,按学年动态调整周转编制配备,推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区域内编制资源和师资力量均衡配置,有效化解了编制闲置和结构性缺编的矛盾。
(五)全力确保教育支出只增不减。2022年1-10月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0711万元,2023年1-10月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6223万元。2023年1-10月份教育经费总投入比2022年1-10月份同期增加4488万元,增长17.11%。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定政治方向,党建统领开创新局面
一是积极谋划教育发展。根据区政府工作安排,厘清“十四五”规划定位、主要思路、目标任务、举措办法和保障措施等,谋划优质教育均衡创建规划。
二是稳步夯实党建根基。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深入指导,加快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调整党支部5个。扎实推进民办学校、幼儿园“两个全覆盖”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对11所民办幼儿园,2所民办学校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三是突出抓好思政建设。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先后组织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著作宣读等专题学习共78场次,4824人次参加。组织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一月一主题”的党日活动,累计772场次,15826人次参加。管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学习平台,推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以主题团队课、思政课、国旗下讲话为载体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筑牢思想防线。
四是强化作风能力提升。注重将“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融入中心任务和日常工作,推动教育系统干部、教师解放思想、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坚持把防溺水安全防控作为提升能力、锤炼作风的“主战场”,30余名机关干部参与安全防控工作。坚持在重点工作、重大任务中锤炼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积极与上海闵行区对接,明确攻坚难题2个,确定首批重点推进项目2个,珠江路小学和淮南一中潘集分校。
(二)力推项目建设,办学条件展现新面貌
认真梳理2023年在建项目及2024年储备项目,提升办学条件,推进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筹建珠江路小学。总投资1.9亿元,规划用地93.7亩(合约62500㎡),总建筑面积为41343.84㎡,54个班,在校学生为2500人。一期建筑面积为28416.98㎡,36个班,计划2023年9月份开工,2024年8月份完工;二期建筑面积为12926.86㎡,18个班,计划2024年9月份开工,2025年8月份完工。目前正在修订方案、调规、修规。
二是区一小原校区幼儿园改扩建项目。总投资794万元。安徽淮畔建设有限公司正在做挂网招标,11月底开标,12月初开工建设。
三是区机关幼儿园老校区改建。项目纳入2024年规划,申报中央项目资金进行改建。计划2024年上半年开工,2024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三)深化教育改革,名校示范引领新发展
一是推深做实“5+4”办学改革。秋季共有3200名六年级学生进入中学学习,交流转岗中学教师63人。初中生源趋于稳定,教师结构性缺少和乡镇中心校舍不足难题得到解决。
二是持续推进全链条嫁接市级名校。对接帮扶学校间建立以学科组为单位,线上线下深层次、个性化教学探讨和教学资源共享的帮扶模式,全学年市级名师定期赴潘集授课教学23节次,潘集选派8名中青年教师到市级学校跟岗学习,促进师资共建,提升潘集教师教育新理念及教学能力。选派村镇学校教师13名到淮师附小山南校区潘集分校、市直机关幼儿园潘集分园轮岗学习,把优质名校最新教学理念、先进办学模式、教育特色品牌向周边学校辐射,促进全区学校优质均衡创建提速。2023年9月,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在淮南联大潘集校区正式挂牌,成为省教育厅批复的淮南市唯一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通过紧密对接地方产业人才需求,开设应用化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培养高质量生源,助力潘集高质量转型发展。谋划淮南一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新建潘集“淮南一中”分校。
(四)强化管培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是积极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入职教师。今年面向社会招聘28名优秀毕业生入职,接收定向培养教师10名,招聘幼儿园服务岗位8个,进一步壮大了教师队伍的人才力量,解决了部分学校人才紧缺的窘况。
二是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工作。继续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今年共交流轮岗了4名校长和94名教师,其中,骨干教师交流50人,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53.2%。进一步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推动了教育均衡创建。
三是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培根铸魂”“师德师风主题活动月”等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先后推荐评选淮南市“首届最美教师”7名,潘集区“首届最美教师”19名,区级优秀教师55名,区级优秀班主任95名和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48名。
四是规范开展职称评定工作。教育人社两部门联合以申报人的现实表现和工作实绩为基础开展职称评审,进一步充实全区高级人才队伍,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2023年度申报副高级职称81人、中级职称53人、初级职称22人,已按规定程序呈送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
五是岗位学习提升执教能力。全员参与寒暑假教师研修活动,培训合格2008人,完成培训学时2219人,合格率99.2%;“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线上研修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中小学班主任887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提升学习115人;参加其他各类学科培训120人次。
六是做好名师帮带工作。邀请淮南市初中语文(李方能)名师工作室——李方能、李芳、徐倩一行走进潘集区,开展示范教学活动13课次,潘集教师参与公开课学习156人次,促进潘集教师技能提升。
(五)坚持内涵发展,质量提升落实新举措
一是积极抓好高、中考备考工作。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分析会,并根据教学质量监测的情况加强弱科辅导与帮扶。精准实施高考备考策略,科学提升全区备考质量。2023年中高考成绩提升明显,全区中考报名人数3780人,总分700分以上考生数306人,占比8.10%,比2022年提高3.22个百分点;总分600分以上考生数840人,占比22.22%,比2022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全区中考总分平均分440.65分,比2022年提高12.85分。
市二十一中2023年应历届高考报名数781人(文理科577人,艺体204人),参加春季高考已录取337人,夏季参加高考人数444人,一本达线18人,二本达线115人,成绩为近年最好。
二是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展片区教学教研活动20场、全区教学示范教学活动12场,说课、公开课、“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等12场次,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三是组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同时加强对“十四五”规划实验课题的检查、指导等工作。一年来,组织全区31个区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开题,5个市级课题(其中3个重点课题)中期验收及19个市区级课题结题,有效促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四是做实优质教育资源嫁接。“嫁接名校优质资源”教育教学成效明显,不但获得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也获得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赞誉。区实验中学多位教师被聘为淮南市心理咨询工作室、淮南市中学组名师工作室成员,学生综合素养和文化课学习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市二十一中“淮南二中共建班”学生成绩明显提高。2023年秋,淮师附小山南校区潘集分校已拥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12人;市21中“二中共建班”已拥有6个教学班,学生222人。
(六)践行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取得新实效
一是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落实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培训要求,培训思想政治课教师63名。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获得“安徽省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1人,田集中心学校获得“安徽省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5位同学荣获省“红领巾奖章”个人四星章;区实验小学少先大队荣获安徽省“红领巾奖章”集体四星章(大队),祁集中心学校少先大队五(2)中队荣获安徽省“红领巾奖章”集体四星章(中队)。评选区“新时代好少年”37名,区一小任妙可被评为市“新时代好少年”。深入开展全区“心理健康百校行”活动,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档案建设,从“心”出发,温暖每一位潘集学子。召开全区“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启动大会,规范劳动课教学,培训劳动课骨干教师224人。
二是组织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取得成效。组织各校积极参加市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取得喜人成绩。淮师附小潘集分校选送的《一叶障目》课本剧荣获淮南市一等奖,小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荣获淮南市三等奖,邱思远同学制作的太阳能飞车荣获淮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市直幼潘集分园幼儿舞蹈《欢庆盛世》并被选派参加淮南市六一文艺汇演,经典诵读《传承者》获得淮南市一等奖。与区文体局联合开展潘集区2023“六一”少儿文艺汇演,选出26个优秀节目参与区级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全区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多种途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国防教育日,国庆日等重大节日及凤台县抗日民主纪念园开展教育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开设法治讲座、国防知识讲座,参加学生50000余人次。通过“空中课堂 天地连线”进行直观科技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落实五育并举的发展理念。
四是学校创文取得新成效。各学校根据每月创文工作指引内容和要求,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活动。组织学校做好“一月一主题”创文材料申报工作。21所学校通过市文明办第三届市级文明校园资料审核和实地测评验收。
(七)发挥督导力量,教育治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全面履行教育督导职能。年初,区督导室全面总结2022年度教育督导工作,紧密围绕《安徽省教育督导条例》和《2023年省市教育督导工作要点》对新年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制定出台《潘集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工作计划》《2023年度教育督导月工作行事历》和《潘集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教育督导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将全年的教育督导工作落实到月,做到月有计划,月有总结,月有通报。全面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认真落实全区第五轮三年发展规划。全面总结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第四轮三年规划工作,切实做好全区第五轮(2022-2025学年度)三年规划谋划推进工作。做到年度目标明确,基础工作扎实,发展目标明晰。通过严格的督导评估,顺利推进全区各学校的学年度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是科学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按照教育部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五大评估标准(办园行为、安全卫生、保育教育、教职工队伍和内部管理)的要求,一月一主题,扎实开展全区56所挂牌幼儿园经常性督导工作,全面提升全区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结合《潘集区第二轮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潘教督〔2021〕4号)的规划安排,扎实开展全区2022-2023学年区机关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的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查摆问题,督促整改,全面提升。2023年10月顺利迎接淮南市规范幼儿园督导评估“市级复评”工作,全力助推全区幼教事业健康发展。
四是依法履行督导职能。扎实做好2023年市督导委对县区人民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教育发展)工作。根据《淮南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开展2023年度县区人民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教育发展)工作的通知》(淮教督〔2023〕25号)文件精神和区委工作要求,我局已认真组织学习考核指标,落实责任分工,对照考核细则扎实开展全面自评及整改工作,按照市教体局的工作及时间节点要求,于10月底前已完成自评工作,相关佐证材料按市要求对口上传。
五是履行职能成效明显。全面完成2022年度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和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年度主要工作目标管理督导考核工作。2022年,我区两项考核工作在淮南市各区中排名第一。市督导委目前已上报省进行最终认定。针对反馈我区存在的“双减”等三个方面问题,已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会同区有关单位和部门全部整改到位。
(八)落实惠民政策,教育民生事业收获新成果
一是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23年已下拨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公共经费1594万元,确保各学校教学业务与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规范实施资助资金足额发放。落实2023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国家资助政策,资助人数6697人次,金额331.65万元,资助资金已按程序发放。
三是继续开展暑假课后服务。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依托社区、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参与学生达2189名;16778名学生参加午间托管和课后服务,托管服务以基本看护为主,根据服务点实际,合理安排美育、体育、劳育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得到一个安全、健康、快乐、充实的课余生活。
四是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广泛征求乡镇(街道)意见,印发《潘集区2023年普通中小学学区划分方案》,规范中小学招生,全区中小学招生工作进展顺利,城乡没有出现超大班额问题,没有出现区以上上访事件。
五是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学生视力筛查工作。完成国家、省、市学生体质健康抽查监测工作,协助区疾控中心完成11所校(园)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检测。
六是深入开展“老有所学”工作。新增线上注册老年学员4700余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3%;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数达1.8万人,完成率134.7%,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七是扎实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印发《潘集区安心托幼2023年行动方案》,全面完成15%幼儿园开设托班任务。其中,开设2-3岁托班的幼儿园占比57.3%,任务完成率390%。全面完成新增托位任务,2023年新增托位任务591个,实际新增托位数721个,完成任务率122%。
(九)筑牢防护屏障,安全保障实现新提升
一是安全宣传教育扎实有效。各校(园)分别签订《潘集区教育系统2023年度安全、平安建设(综治)、法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和《潘集区2023年度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确保校园安全有人管、有人防、有成效。持续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一月一主题” 宣传活动,积极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安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确保各校每年至少举办2次法制教育活动。区教育系统召开安全暨防溺水工作会议6次,副区长吴科娟子召集的全区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联席会议4次,开展全区防溺水演练1次,发放《潘集区教育局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40000余份,开展防溺水工作督查3次,自查自纠119次;开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安全教育宣讲活动11场,累计参加人数1000余人。排查出重点危险水域共有1426处,“四类”青少年儿童共计5034名,其中留守儿童2869人、单亲学生1357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31人、困境家庭儿童677人。把防毒、交通、用电、防疫、网络等安全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教育。
二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到位。联合区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区市场局开展校园周边涉校、涉师生安全隐患大排查4次,排查出涉校园安全隐患6起并全部落实整改,确保了校园和谐稳定。排查出重点危险水域共有1426处,“四类”青少年儿童共计5034名,其中留守儿童2869人、单亲学生1357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31人、困境家庭儿童677人,做到管住人、看住塘。
三是信访维稳工作措施得力。全面掌握和摸清教育系统影响社会稳定重大矛盾纠纷基本情况,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隐患、信访突出问题,共3场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未出现赴京、赴省上访、信访事件。及时处理信访4宗、妥善处理“12345”投诉平台投诉件5件、网络舆情、领导信箱、互联网+督查等投诉件共计3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我区教育正朝着“均衡、协调、优质”的目标不断前进,由“有书读”进入“读好书”的新阶段。但是我区教育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愿望还有差距,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差距”:
一是我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与市内教育教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集中体现在优质生源与优秀教师的“两个流失”问题上。
二是教学设施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和办学水平整体上落后于城市学校,一些城市学校教育资源相对紧张,还存在大班额现象。
三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差距。我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不足,不能满足群众对高素质、高水准教育的需求。
这三个差距,制约着我区教育的总体跃升和健康发展,也是今后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和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