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解读】潘集经开区(北区)管理办公室书记、副主任李伟解读:《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企业(项目)准入及退出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潘集经开区(北区)管理办公室
发布会时间:2025年3月17日上午9:00
发布会地点:潘集经开区(北区)会议室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企业(项目)准入及退出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新闻发言人:潘集经开区(北区)管理办公室书记、副主任 李伟
咨询方式:0554-4970112
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这春意盎然、蓄势奋进的三月,我们相聚于此,共同见证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刻。我是潘集经开区(北区)管理办公室书记、副主任李伟。首先,我谨代表开发区管委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园区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发布会,将重点解读《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企业(项目)准入及退出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 这份文件的出台,既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园区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步。
一、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当前,潘集经开区(北区)正锚定“安全、绿色、高效”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色产业示范园区。为此,我们通过“三个强化”筑牢发展根基:
强化安全底线: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项目,严格实施全流程监管;淘汰落后工艺技术,确保生产安全水平居国内前列。
强化绿色导向:严守“三线一单”生态红线,禁止七类重金属污染项目入园,对高环境风险项目“一票否决”。
强化亩均效益:化工项目亩均投资不低于300万元、税收不低于30万元,非化工项目亩均税收不低于20万元,以“寸土生寸金”倒逼产业提质增效。
二、以创新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在准入机制上,我们既设“门槛”更开“大门”:
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以及解决“卡脖子”技术的领军企业;
重点保障世界500强、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的“大块头”项目落地;
灵活激励已入园企业的技改升级,鼓励通过兼并重组盘活低效资源。
在退出机制上,我们坚持“有进有出、动态优化”:
对环保不达标、安全隐患拒不整改的企业“零容忍”,依法实施强制退出;
对连续两年亩均评价D类的低效项目,通过协商退出、兼并转让等方式腾笼换鸟。
三、以务实政策惠企利民
我们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为此,园区同步推出两大惠民政策:
交通补贴:对潘集籍返乡就业人员,每人每月发放100元交通补贴,助力“家门口就业”;
产教融合:联合职业院校开设订单班、共建实训基地,为企业精准输送技能人才。
展望未来
各位朋友,今天的政策发布不是终点,而是潘集经开区(北区)迈向更高能级的新起点。我们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诚邀海内外企业共绘发展蓝图,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创新热土、每一家企业都共享发展红利!
接下来,我和园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将就政策细则回答各位提问。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
问题1:
提问:根据《准入及退出管理办法》,化工类和非化工类项目的准入标准有明显差异,能否具体说明这些标准制定的依据?企业在投资时如何确保符合要求?
发言人回答:
化工类项目要求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达产后年税收不低于30万元/亩,而非化工项目为200万元/亩和20万元/亩。这一标准基于园区产业规划和资源集约化需求,化工项目通常涉及更高安全环保投入,需通过高投资和税收贡献平衡管理成本。企业入园前需严格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园区负面清单,提交可行性报告并通过审查。开发区将提供政策辅导,帮助企业评估合规性,确保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园区定位。
问题2:
提问:政策提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拒不整改”的企业将被强制退出,如何界定“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期限如何设定?
发言人回答:
“重大安全隐患”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如未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使用淘汰工艺设备等。整改期限根据隐患等级确定,一般不超过30天,特殊情况可延长但需提交整改计划。园区安监部门将联合专家现场评估,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全程督导。若企业逾期未改或整改不达标,将启动强制退出程序,并追回已享受的优惠政策。
问题3:
提问:支持就业政策中提到“交通补贴”和“订单班”,这两项措施如何落地?企业如何申请相关支持?
发言人回答:
交通补贴针对潘集籍首次返乡就业人员,需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保,提供外地工作证明(如劳动合同、参保证明)。企业汇总员工材料后提交开发区审核,补贴按月发放至个人社保卡。
“订单班”由开发区牵头,联合职业院校与企业定制课程,企业可提出用工需求,院校定向培养。企业可通过开发区产教融合服务平台提交合作意向,审核通过后签订三方协议,学生毕业后直接入职,实现“入学即入职”。
问题4:
提问:政策禁止涉及七种重金属的项目入园,但如果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污染零排放,是否有例外可能?
发言人回答: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七种重金属(铅、汞、镉、铬、砷、铊、锑)项目无论技术先进与否,均禁止入园。这是国家层面的刚性要求,园区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不设例外。企业应优先选择替代原料或工艺,开发区将提供绿色技术对接服务,支持企业转型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问题5:
提问:针对投资超3亿元的大项目,审批流程中提到需区政府常务会审查,这是否会影响招商效率?如何平衡效率与合规?
发言人回答:
重大项目审查确实需更严谨,但流程已优化:开发区预审后形成综合意见报区政府,常务会设立“绿色通道”,优先审议,确保15个工作日内完成。同时,开发区提供“预评估”服务,企业在洽谈阶段即可同步启动第三方安全环保评估,压缩时间成本。我们坚持“合规优先、效率并行”,既保障项目质量,也展现潘集优质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