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林长制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潘集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高水平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创新点,高质量开展农田林网“618”三年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全区林业高质量发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升林长履职效能
我区全面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不断完善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12月1日召开了区级总林长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讲话摘编》、《淮南市林长巡林工作制度(试行)》,区林长办汇报了林长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区级总林长、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宋立敏就林长制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区级林长会议,研究部署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工作,督促乡村林长认真履职尽责;及时制定《潘集区2023年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和《潘集区“林长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宋立敏和区委副书记、区长闪健任双组长的潘集区湿地和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区级总林长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宋立敏、区委副书记、区长闪健签发《潘集区总林长令》,进一步明确了林长制改革工作目标任务,压实了各级林长、乡镇和成员单位职责。在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关键时期,区林长办发送5次区级林长巡林提示单,紧扣巡林时间节点,明确巡林具体内容,为区级林长巡林督查提供参考服务。我区共有区级林长11人,截止到目前区级林长共巡林68次,交办事项13件,集中在林带补植、新造林管护、林带环境卫生等问题上,对林长巡林发现的问题、交办的事项、提出的要求等,区林长办及时建立工作台账,交办责任单位和主体,并跟踪抓好落实。推进省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应用,截止11月底我区各级林长应用“林掌”APP巡林累计达5823次,护林员应用“林掌”APP巡林累计达4468次。
我区全面建立了区级林长直接联系林业产业基地、经营主体和基层林长制度。在7个林业产业发展较好的行政村和7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区级林长定点联系制度,以帮助解决配套基础设施、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了林长接待日工作制度和镇村“林长+河湖长”湿地联合管护协同共治机制。区林长办利用区级林长直接联系林业产业基地和经营主体的契机及时做好政策宣传、技术指导,提供科技成果服务,加快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林业科技成果贡献率和林地生产力,切定提高林农的经济效益。认真落实“三清单,一公开”工作制度,乡村两级林长在乡村政务公开栏公示林长履职情况。
二、推广林长制改革示范创新点建设模式
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我区于2020年申报了3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创新点建设任务,通过持续推进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探索建立采煤塌陷区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建立泥河湿地修复和发展机制”两个创新点的建设,为我区的生态修复和林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经验。今年,区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加强部门协调,不断加大政企合作,积极推进“潘集第一煤矿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和“泥河流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项目采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建设方式,其中“潘集第一煤矿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总投资3.38亿,治理区域面积4.45万亩;“泥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0.22亿。这两个生态修复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大大促进我区采煤沉陷区和泥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我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创新点建设经验推广应用的典型案例。
三、大力推进全区绿化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四旁四边”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农田林网"618”三年提升行动和公路绿化提升工程,坚持将造林绿化工作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修复等项目相结合,科学规划造材绿化空间。今年全区共完成成片造林335.3亩,完成农田防护材网建设38.7公里,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面积1504.5亩,完成省级退化林修复面积2543.9亩。有3个村庄申报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分别是高皇镇洼西村、芦集镇石集村和祁集镇许岗村,目前已通过市级验收,正在按照要求落实整改工作。在义务植树方面,2023年3月10日,在夹沟镇老庙干渠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区四大班子领导与区直单位、镇、村、驻潘企业志愿者参加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区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各乡镇、村也积极开展“家门口”的义多植树活动,达到植树造林、美化家园的目的。通过在全民义务植树网站适时发布义务植树基地信息和活动信息、颁发“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的方式,创新义务植树宣传方式,提高居民义务植树参与率。
四、强化林业灾害防治工作
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加强宣传,印发森林防火通告、防火禁火宣传单800余份,在乡镇建立防火专栏11个,定期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做到全区没有森林火灾发生。认真做好林业病中害预测预报工作,开展美国白蛾及其它食叶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治,全区设置了6个监测点,全年发布林业有害生物情况10期,协助市林业局完成我区美国白蛾及其它食叶害虫飞机防冶面积7.5万亩,有效防止了我区林业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五、多部门联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积极落实“一林一警”"林长+检察长"责任制度,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建立古树名木"五个一"保护机制,定期开展古树名木巡查保护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征占用林地申报审批工作,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和非法猎捕销售野生动物行为;2023年完成省级森林督查4批次共47个,没有违法侵占林地和乱砍滥伐林木情况发生;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工作,不断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巡查工作,全年没有非法猎捕销售野生动植物的情况发生。
落实湿地巡查保护和监管工作机制,补充完善泥河省级湿地公园(试点)优化调整8个图斑佐证资料,配合市林业局编制完成泥河省级湿地公园(试点)优化调整方案,积极推进泥河省级湿地公园优化调整工作。2023年完成泥河省级湿地公园(试点)101个图斑督查任务。认真学习贯彻省林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湿地公园和重要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整改专项行动的通知》和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3年安徽省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开展泥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宋立敏、区长闪健亲临实地开展调研,指导、督促做好问题整改工作,落实区政府相关领导包保乡镇制度和部门职责,有力推动泥河湿地公园问题整改工作,目前已拆除养鹅大棚5处,搬迁养殖户2户,其它养殖和围网已制定整改方案,在保护养殖户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将依法依规分步实施,逐步完成问题整改工作。目前我区湿地保护率为58.94%,超过全省51.5%的平均水平。
六、推进林业产业做强做精
我区积极推进林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强化品种改良。紧跟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引进更新新品种,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收入。淮南金大阳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高皇镇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采用“林+菊花”、“林+蔬菜”、“林+中药材”、“林+畜禽养殖”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亩均产值,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加深入。三是做精做强精品林业产业。积极推进高皇镇“黑旋风”、“摘星苑”葡萄,架河镇“架河湾”葡萄、祁集镇“黄晶湾”菊花等品牌升级提质,辐射带动更多林农走上致富道路。
七、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深化林长制改革工作。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安徽省林长制条例》和省市林长制改革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林长制改革,二是认真谋划好2024年造林绿化工作,扎实开展高质量农田林网“618”三年提升行动、道路绿化和“四旁四边”绿化提升工作,以河渠湖塘、农田林网、道路和“四旁”绿化为重点,积极拓展造林绿化空间;以城镇村庄绿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等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绿化水平。三是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全面加强林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树名木保护。强化林业执法能力建设,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严防严控森林火灾,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力度,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四是强化湿地和泥河省级湿地公园管控。加强巡查巡护,严格按照整改方案推进整改工作,持续推进泥河省级湿地公园范围内违规养殖、围网等问题的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