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02-13 15:22信息来源:潘集区人民政府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 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十”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加速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区政府有关要求,特编制潘集区“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十”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期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具体措施,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深化改革、稳中有进,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一)城乡就业更加充分

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着力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3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8%以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万多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组织高校毕业生见习37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40个;推荐小额担保贷款6202万元

(二)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建立社会保险费“五险合一、一票征收”管理模式,成功试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生育保险覆盖机关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全员参加工伤保险,“覆盖城乡、人人共享”的理念和愿景逐步实现。全区五项基本社会保险总参保达4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90540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近万人,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240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100%。

(三)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

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建立和完善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努力推进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务员考核工作,改进考核方法,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效结合,出台《潘集区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初步建立了体现单位特点、岗位职责任务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岗位体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启动实施了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了乡镇工作补贴。

(四)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

以公务员队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为重点,坚持引育并举,优化人才结构,增强队伍活力。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89名、特岗30名,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0名。申报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评246人。组织开展了各类人员提升能力素质培训4000人次,圆满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年度任务。

(五)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建立和完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投诉专查、内部联动执法检查机制,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持续开展工资清欠、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非法用工等专项执法检查,及时受理和查处各类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维护了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区办理劳动用工登记100多户,涉及职工1万多人,主动检查用人单位200户次,开展劳动保障年审500户次,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30件,结案率97%,追讨劳动者工资3000多万元,涉及劳动者2千人次

(六)基础平台建设不断加强

新建了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集就业招聘、企业用工登记、社会保险办理等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建成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全覆盖田集街道即将规范22个标准化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1个、市级就业社区工作站4个,大学生基层特定岗位30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七)服务大局能力显著提升

始终围绕我区加速崛起、奋力赶超的大局,结合部门职能,在稳定就业形势、完善社会保障、落实民生政策、信访维稳等方面及时响应、准确定位、主动作为,加强政策学习、调查研究和走访交流,就业工作、就业技能培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多项工作在全市做经验交流,并得到市级表彰。区人社局2022年获全区目标考核优秀等次,2022年被授予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殊荣。

“十”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期间,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全面的进步,为“十”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十”期间,全区扩大就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缺乏,培训规模和发展速度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社会保障面临新的挑战。退休人员连年增多,社会保障待遇逐年提高,社保基金承载着巨大支付压力。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绝大部分企业处在亏损状态,许多工厂已经停业甚至破产,受此影响企业续保困难重重,新增扩面难上加难,导致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三)人才引进机制匮乏。人才相对拥有量、人才素质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招才引智基础薄弱,机制匮乏,创新不足,特别是在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方面,力度不大、方法不够,效果不明显。另外我区人才分布失衡,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产业部门相对缺乏,人才数量远不能满足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

(四)劳动关系中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全区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偏低,多样的用工形式,带来新的劳资矛盾。受经济发展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劳动争议案件、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案件数量增多,非公有制企业不签劳动合同、拖欠职工工资等现象比较严重。

(五)基层基础建设还有待加强。一方面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所实行双重管理、交叉领导,事务性工作繁重,工作经费短缺,队伍流动性大,影响了劳动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办公、服务场所不足,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访、劳动监察及基层调解建设亟须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

“十”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人社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形成“城乡就业比较充分,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分配格局比较合理,管理服务规范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成全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稳固的社会保障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将保障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切身利益问题。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合理调节工资收入分配,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改革创新,释放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养老制度改革,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劳动纠纷调处机制。

3、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努力促进人社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和适应,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调发展。

4、夯实基础,提升服务。适应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要求,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服务网络。合理配置工作人员,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广大群众提供便利、高效、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

(三)发展目标

1、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十”期间,力争全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0.6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7万人。

2、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十”期末,力争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生育、失业五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万人、1.8万人、0.7万人、0.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征地农民社会保险覆盖率100%,养老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率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100%。

3、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十”期末,力争全区创新创业型人才显著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比重明显提高,人才分布、层次、类型结构等进一步趋于合理。

4、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十”期间,实现合同备案率100%,农民工和小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6%,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5、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十”期末,区本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比较健全、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服务流程科学规范、服务队伍素质优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服务。

“十”时期主要任务

(一)围绕提升城乡就业水平,着力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1、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新增就业和控制失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根据就业形势和就业工作重点的变化,及时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的协调,加大财政对促进就业的资金投入,完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着力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进一步提升城乡劳动者的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2、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创业工作的“五大体系”(即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工作考核体系),着力营造更加有利于扶持创业的良好环境。多举措引导金融机构为创业提供多元化精细化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推荐力度,发挥税费政策对扶持创业的积极作用,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扶持自主创业。加强创业培训,强化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等一系列创业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3、加快城乡就业服务均等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抓好资源整合、工作融合、信息共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求职招聘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提升经办人员能力素质和办事效率,为城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4、着力提升人力资源技能素质。把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作为根本目标,更加注重提升劳动者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立足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需要,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大培训投入,大力度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型、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5、统筹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指导、培训和就业见习,全面提高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进城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支持返乡创业。进一步健全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制度,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形成援助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围绕人人享受社会保障,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6、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就业参保联动制度,强化社保稽核和劳动监察,健全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及早参保、长期参保和连续参保,重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非公单位、新注册企业、劳务派遣单位、工商个体户及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推进建筑业等高风险企业、季节性用工单位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加强人员动态管理。

7、加强社会保障系统能力建设。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建设要求,强化社会保障信息化综合管理,提高社会保障整体信息化水平。健全和规范社会保险经办制度,推动业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努力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社会保障干部人才队伍。

8、广泛宣传社会保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动员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社会保障事业,营造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三)围绕发挥人才支撑功能,着力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9、健全公务员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公务员奖励、培训、申诉、转任、调任、回避、职位管理等有关规定。创新公务员任用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完善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探索推行分类量化考核,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健全公务员退出机制,加强对公务员纪律惩戒工作的监督管理。

10、切实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力度,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类别、等级及其数量的设置和调整办法,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调整岗位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奖惩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约束作用。

11、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针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重点行业,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加强人才战略储备,引领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继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校企合作、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的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资源。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服务和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选拔、激励机制,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四)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力强化劳动保障体系建设 

12、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逐步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参与的劳资纠纷调处机制,强化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正当权益的法治手段,定期深入各企业开展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对企业的员工工资、福利、工作生活条件、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比对,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福利条件,创优企业环境,突破企业吸引力瓶颈,构建稳定和谐可持续的劳资关系。

“十”时期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大对劳动力培训、促进创业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监察、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工作的投入,形成与人社工作目标任务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

(二)加强人社工作信息化建设。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建设要求,大力加强人社工作信息化建设,强化综合管理,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全面促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监察、人事人才服务等业务的信息化。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实现各项业务之间信息共享和协调办理。

(三)加强人社事业政策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动员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引导人民群众更新创业就业观念,强化参保意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四)加强人社系统能力建设。健全和规范内部工作机构建设,推进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调整和理顺工作职能,完善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队伍,为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组织管理和人才保障。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将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计划指标体系,合理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