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制定和实施五年普法规划是党领导全民普法的重要方式。自1986年以来,我区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国家规划》),对“八五”普法作了全面部署。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年)的通知〉》及《中共淮南市委 淮南市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淮发〔2021〕34号)《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制定和实施我区 “八五”普法规划,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全面依法治区根基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十四五”时期潘集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法治等方面的需求,持续提升全区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起草初稿。自2021年11月,区司法局着手开展《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起草工作,借鉴省、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多次与其他单位沟通,查找相关资料。12月,经历多次修改完善,编制形成《在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
(征求意见稿)
》。
(二)征求意见修改。2021年12月29日,区法宣办面向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征求意见,共收到区委办、区政协、区文旅体局等单位反馈意见5条,后采纳建议意见5条,形成《“八五”普法规划(送审稿)》。2022年1月11日,召开了潘集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收集建议2条,并采纳修改完善《“八五”普法规划(送审稿)》;2月28日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对会上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3月17日,按照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再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进一步讨论修改了《“八五”普法规划(送审稿)》,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
(三)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进行审议。2022年4月经区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印发《中共潘集区委 潘集区人民政府转发〈区委宣传部 区司法局关于在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的通知》(潘发〔2022〕7号)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区公民的法治素养明显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全区公民中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有事找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区法治环境显著改善,法治工作成效明显。
五、主要内容
“八五”普法规划分为7个部分,6个专栏,围绕中央、省、市“八五”普法规划的总体安排部署,明确主要目标及工作原则;突出普法宣传的重点内容,抓住普法宣传的重点对象;注重激发传统阵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重视新媒体的运用;强化普法宣传的基础性作用,强调普法宣传与依法治理的有机结合,着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八五”普法从五个方面出发,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一是明确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党内法规为重点的普法内容,提高宣传的实效性。二是抓好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妇女等不同人群的特点,分类开展针对性强法治教育,将法治素养基本要求融入社会规范中,推动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提升法治素养。三以法治文化阵地、为依托,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红色文化的保护、宣传。四是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通过加强乡村、学校、企业和各行业法治教育。五是运用政府、社会、新技术新媒体的力量,在规范性文件、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切实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六是加强组织实施,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职责,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评估检查,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及时进行督促整改。
六、创新举措
一是将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质作为重点,提出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从日常生活抓起,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完善奖惩机制,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二是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加强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用好本区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实践活动。结合架河采莲灯、夹沟花鼓灯等本地特色艺术形式,创作人民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注重代表性法治人物法治思想、红色法治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的创新发展。三是将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作为工作着力点,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深化法治乡村建设,深化依法治校、依法治企;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引导和支持各行各业依法依规制定规约、章程;深化“法律进网络”,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大大提高社会治理化水平。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党政负责同志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健全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普法大格局,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和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三是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强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根据上级部署有序,推行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压实各单位普法职责。四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推进重心下移,加大对普法工作人员系统培训的力度、对基层单位开展普法工作指导和支持的力度,落实工作保障。四是加强督查评估。健全普法工作督查评估体系,加强评估结果运用,严格落实奖惩。
下一步将进行“八五”普法分工方案的制定,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职责,保障“八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
八、政策咨询渠道
咨询渠道:潘集区司法局
解读人:张欣宇
联系方式:4971179
通讯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民生大厦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