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分析】2024年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含平圩镇)
上半年,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双过半”任务目标,强化经济监测分析,狠抓产业项目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加,第二产业贡献突出。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位居六区二县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9.6亿元,同比增长6.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4%,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9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二)夏粮产量全市第一,农产品稳中有增。今年小麦种植墒情较好,全区40.8万亩小麦丰产丰收。上半年,全区夏粮总产达16.7万吨,同比增长1.32%,增速全市第一;油料种植面积1381公顷,同比增长1.22%,油料产量3674.5吨,同比增长1.3%;蔬菜种植面积3011.7公顷,同比增长1.1%,蔬菜总产量102639.2吨,同比增长2.4%。畜牧业稳步增长。上半年,生猪出栏3.8万头,同比增长9.34%;牛出栏0.36万头,同比上升15.47%;羊出栏1.9万只,同比下降7.69%,家禽出栏211.4万只,同比增长9.76%。上半年水产养殖面积达4446公顷,水产品产量9268吨,同比增长4.57%。
(三)规上工业小幅增长,但煤炭行业持续下降。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260.8亿元,同比下降1.9%;实现增加值98.9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位居全市县区第4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工业运行的特点:1、煤炭行业持续下降。上半年全区原煤产量691万吨(含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原煤产量),同比下降5.9%;洗煤产量573.1万吨,同比增长11.9%。受煤炭综合售价波动影响(以选煤公司为例,上半年煤炭综合售价1250.45元/吨,同比下降20.4%),煤炭行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11.4亿元,同比下降9.7%;累计实现增加值69.4亿元,同比下降0.1%。2、制造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制造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8.5亿元,同比增长2.8%;累计实现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1.7%,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5位。3、电力行业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区发电量216.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4%。上半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总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6.2%,累计实现增加值18.5亿元,同比增长6.1%。4、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我区高技术企业上半年完成产值11499万元,实现增加值2024万元,同比增长11.4%,比全市高11.8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4位。
(四)项目投资推进有力,固投增速全市第一。上半年全区新增入库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3.05亿元。截止6月底,全区在库项目102个(包含房地产),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9亿元(不含煤化工),同比增长22.3%。增幅比全市高14.7个百分点,位居六区二县第1位。在区属固定资产投资中,完成工业投资22.81亿元,同比增长47.4%;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2.57亿元,同比增长24.6%;完成制造业投资2.4亿元,同比下降8.1%;完成民间投资3.2亿元,同比下降30%;房地产完成投资0.01亿元,同比下降96.9%。上半年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9.9亿元,同比增长75.9,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9个百分点。
(五)市场消费小幅增长,市场主体降幅较大。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全市低0.8个百分点,位居六区二县第5位。上半年限上商贸实现零售额1.87亿元,同比增长6.6%,增幅比全市高2.8个百分点,位居六区二县第4位。上半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180户,同比下降45.4%,低于全市27.9百分点,位居全市第8位。其中:新增民营企业249户,同比下降32%,低于全市10.7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8位。
(六)财政收支稳步增长,民生保障推进有力。上半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3.48%,增幅比全市低1.7个百分点,位居六区二县第3位。其中税收收入33598万元,同比下降5.4%;非税收入7983万元,同比增长71.02%。上半年实现一般预算支出101279万元,同比增长22.52%,其中:13大类民生支出完成91530万元,占总支出的90.37%。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上半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23元,同比增长3.9%,增速与全市持平,位居六区二县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2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全市高0.1个百分点,位居六区二县第2位。
(八)PM2.5平均浓度高位运行,空气质量降幅高于全市。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2.5微克,同比增长4.5%,总量比全市高5.6微克,居全市最高,增幅比全市高5.2个百分点,位居六区二县第6位。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指标发展滞后。上半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与全市持平,与大通区、田家庵区、凤台县、寿县并列第4,低于毛集试验区(4.4%)、谢家集区(4.2%)、八公山区(4.2%)。其中蔬菜总产量10.3万吨,同比增长2.4%,增幅比全市低1百分点,居全市县区第8位;肉类总产量6519吨,同比增长2.99%,低于全市0.64个百分点,居全市县区第6位。从分类农产品数据来看,家禽出栏量增长9.76%,低于全市(13.55%),食用菌产量2909.6吨,同比下降57.4%。
(二)煤炭行业持续低迷。上半年,全区原煤产量691万吨(含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原煤产量),同比下降5.9%;洗煤产量573.1万吨,同比增长11.9%。受煤炭综合售价波动影响(以选煤公司为例,上半年煤炭综合售价1250.45元/吨,同比下降20.4%),上半年煤炭行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11.4亿元,同比下降9.7%;累计实现增加值69.4亿元,同比下降0.1%。今年1-3、4、5、6月份增速分别为:-0.1%,-0.2%,-0.2%,-0.1%,从运行趋势来看,上半年煤炭行业由负转正压力较大。
(三)商贸业经济指标发展滞后。商贸四行业整体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批发业下降6.24%,低于全市14.1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县区第8位,零售业增长4.56%,低于全市3.26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县区第6位;住宿业增长0.72%,低于全市8.8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县区第8位;餐饮业增长1.14%,低于全市6.64个百分点 ,位居全市县区第8位。限上商贸中,除了5家退库带基数的,下降的有22家,其中1家停业,3家半停业。限下商贸单位质量较差,扣除新替换的无同期数单位和无法提供数据凭证的单位,限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均为负增长。
(四)项目投资存在弱项。在区属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在库项目少。目前制造业在库项目仅22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上半年共完成2.4亿元,下降8.1%,低于全市35.6百分点,位居全市县区第7;民间投资支撑不足,去年有三峡新能源潘集区黑河风电场项目,今年以来一直没有相似规模的民间投资项目支撑,上半年完成3.2亿元,下降30%,低于全市25.8百分点,位居全市县区第5;房地产近几年没有新的项目落地入库,6个在库房地产项目其中5个项目投资报完,目前只有小部分投资,上半年仅完成投资0.01亿元,同比下降96.9%,低于全市99.8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县区第8。
三、工作建议
(一)稳定经济基本盘。一是加大与煤电企业沟通,及时掌握行业运行动态,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重点积极协调服务淮河能源集团,争取下半年煤炭行业由负转正。二是加大规上企业培育。随着一大批重点企业建成投产,逐项目、逐月跟进企业申报产值情况,规范企业升规所需的基础材料,确保企业达产即升规。重点盯玖泰环保科技、贺飞实业、松夏电器、益森新型建材、屹山新型建材、凯威智能设备、贝诺森包装、豆维食品、豆牛士食品和博昶智能装备10家企业,力争三季度全面达产升规。
(二)强化精准补短板。一是要持续关注批发业发展。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重点帮扶样本点企业,可以通过联系驻潘的大型厂矿等企业和机关事业食堂到辖区内的样本单位采购物品等方式。加大我区批发业企业培育力度,督促东辰公司下属企业尽快实现工贸分离,增加限上批发业营业额。二是加大建筑企业和房地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让我区外流建筑企业回归;对拟新开发房地产项目,积极与企业对接,要求企业在选择施工单位时,要把建筑业产值留在潘集作为一项硬要求。三是积极推行房券安置,扩大商品房销售面积,积极推进万盛阳光、绿水明珠、华清学府等项目寻找开发合作伙伴,尽快开工纳统。
(三)坚持重大项目周调度机制。推动潘集电厂二期、平电四期、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紧盯潘集电厂二期、平圩电厂四期设备开票和淮河能源划切加强工作协调。加快推进内涝治理、高标准农田等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强博普纳米新材料、占兆电缆、年产300吨胆固醇扩建项目等民间投资项目调度,推动世嘉合利年产5GWh锂电池储能系统生产线项目、凯盛浩丰等一批重要民间投资项目落地,配合市级推动S63、S10、淮南淮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争扭转部分固投细分指标落后局面,支撑全年固投总体位次靠前。
2024年1-6月份潘集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位次
指标名称 |
总量 |
增速 |
全市增速 (%) |
全省增速 (%) |
|
绝对数 |
增速(%) |
全市位次 |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162.1 |
4.6 |
4 |
4.5 |
5.3 |
一产增加值(亿元) |
7.6 |
4.1 |
4 |
4.1 |
3.5 |
二产增加值(亿元) |
119.6 |
6.4 |
2 |
4.1 |
7.0 |
三产(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
34.9 |
0 |
8 |
4.7 |
4.2 |
建筑业产值(亿元)* |
3.3 |
10.6 |
5 |
24.5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98.9 |
2.1 |
4 |
0.1 |
8.5 |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亿元) |
11.2 |
11.7 |
5 |
10.7 |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
0.2 |
11.4 |
4 |
-0.4 |
22.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26.9 |
2.4 |
5 |
3.2 |
4.1 |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1.87 |
6.6 |
4 |
3.8 |
5.2 |
区属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26.9 |
22.3 |
1 |
7.6 |
4.0 |
区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22.81 |
47.4 |
4 |
22.1 |
18 |
区属工业技改投资(亿元)* |
12.57 |
24.6 |
6 |
39.9 |
30 |
区属制造业投资(亿元) |
2.4 |
-8.1 |
7 |
27.5 |
16.4 |
区属民间投资(亿元)* |
3.2 |
-30 |
5 |
-4.2 |
0.6 |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
0.01 |
-96.9 |
8 |
2.9 |
-16.9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4.2 |
3.5 |
3 |
5.2 |
-0.2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
24603 |
3.9 |
4 |
3.9 |
3.9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
12156 |
6.5 |
2 |
6.4 |
6.7 |
PM2.5平均浓度(μg/m3)* |
27.2 |
6.8 |
6 |
1.6 |
|
新增市场主体(户) |
1180 |
-45.4 |
8 |
-17.5 |
|
新增民营企业(户) |
249 |
-32.0 |
8 |
-21.3 |
|
注:*为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