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专题访谈
——泥河镇党委书记 苏多洵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反思不足、解决问题,泥河镇党委政府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扎实开展了“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
一是立足实际,想清“干什么”。泥河镇所属15个村中有9个村涉及采煤沉陷区,3.7万亩耕地中沉陷区占1.2万亩,是潘集区东北部一个典型的地矿结合的农业大镇,地域状况限制了泥河发展,但如何破解高质量发展的难题,需要从思想认识上来一次集体觉醒,在担当实干上来一次自我革命。真正解放思想,把人心聚起来,把士气提起来、把事业干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讨论中来,切实把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抓经济、搞发展、上项目上来,凝聚发展共识,提升善谋发展的能力,破除关键发展瓶颈,持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是真抓实干,悟透“如何干”。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建设新阶段美好泥河,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引导全镇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主动担当、凝聚共识、合力攻坚上来。以项目为载体,多措并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服务好潘集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潘集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总建设规模18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营业额约3.5亿元,投入运营后预计年税收不低于500万,积极做好环境保障和项目对接,协调项目的推进和服务工作。第二,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积极洽谈正邦集团生猪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生猪屠宰、有机肥生产、现代农业等配套产业,项目建成运营后,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创造利税约1千万元。全力跟踪服务,落实好协议、搭建好平台、营造好环境。第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三峡潘集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后,年营业额约6000万元以上,预计年税收700万元以上,为我镇绿色发展、创新驱动,践行采煤沉陷区治理新模式提供了项目支撑。第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8.2公里。新建农村电网1.5公里。完成店集门南自然庄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创建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1--2个。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2个。深入推进“三大革命”,持续开展“五清一改”,继续实施农村改厕,全面完成安全饮水工程,推动集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力争污水收集、处理率达85%以上。第五,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方面全力开展煤矸石堆场和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实现境内煤矸石堆场无反弹。另一方面加大煤矸石环保资源综合治理,实施淮南市中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烟气脱硫、除尘技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年可消耗煤矸石、粉煤灰约20万吨,减少约12亩的煤矸石粉煤灰堆放占地,节约4500吨的原煤。同时,持续提升环保网格化监管工作强度,结合“秸秆禁烧及大气污染巡查”做好日常属地管理工作,实行死看硬守、疏堵结合、督促检查、验收评比等措施,实现全镇“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共同守护碧水蓝天的目标。
三是主动担当,确保“干得好”。一要强化队伍建设,展现新气象。以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认真做好村(居)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把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选进班子,为泥河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二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转变。通过整合半闲置建设用地,采取土地出让、租赁和托管等方式,集中发展民营企业和设施农业,依托后湖高新农业示范、花卉苗木、设施农业、店集贡米等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戴庙生态养殖等基地,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合作组织,打造特色农产品。三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集镇建设,实现新面貌。结合乡村振兴,积极争取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小城镇开发,老旧小区功能改造提升,拓展小城镇面积。实施友谊路美化、亮化、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陶古路以文化站为中心,向戴庙、店集村两侧发展延伸的新型中心城镇。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新发展。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做大做强,变“盆景”为“风景”,推动“草根经济”向“大树经济”的转变。引导泥河籍企业家和有一技之长在外务工的有志人士回乡创业、二次创业,做好招商引资“后半篇文章”。五要深挖文化瑰宝,实现新进步。加大农民体育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深挖瓦房锣鼓、店集龙灯、代庙跑旱船等一批民间文化经典,活跃业余文艺创作,打造泥河文化新名片。